分享到:

      欣赏的是一种意境

         紫砂壶艺始于宋朝而成于明代。北宋《宛陵集》中载有“小石冷泉留早味,紫泥新品泛春华”的描写。据记载,当年苏东坡就曾用紫砂陶提梁壶烹茶,并有“松风竹炉,提壶相呼”的诗句。凡几百年间,紫砂工艺经历历代兴废衰荣,薪火传承,造就了无数名家珍品,成为后人收藏搜寻的宝物。历数各代名家,供春(龚春)、时大彬、陈鸣远、惠孟臣、杨彭年,以及顾景舟等制壶名家留给后人的作品都是风格高雅、造型大气,古朴中透着精致,此种滋味真可谓是只可意会,不可言传,靠的全是心灵的理解和共鸣。

          分辨一把壶的优劣,首先要看此壶的砂质,由于泥料的不同,烧成壶后,给人带来的视觉效果和感官感受也就不尽相同。紫砂泥与其他陶泥相比很显著的特点就是手感不同,一个熟悉紫砂、喜爱紫砂的人,闭上眼睛都能用手感觉出所摸之物是普通陶泥还是宜兴紫砂,有些紫砂壶在制作过程中为了追求一种有别于一般紫砂的效果,还特意进行铺砂,就是在紫砂泥料中掺进黄色砂粒,正是强调这种砂质给人带来的视觉感应和手摸的砂质感。

          自古以来喜爱紫砂之人,大多为文人雅士,紫砂的古朴,是一种意境,只有懂得这种古拙意境的人,才能读懂紫砂壶的独到的艺术感染力。一把精美的紫砂壶一定是制壶艺人心境与修养的表露,这里面渗透了紫砂壶作者的灵魂,这样的壶才能成为传世的无价之宝。

          我曾收到过一把“方拙”款识的高筒壶,现在市场价也应1万余元了,这把壶的泥料就进行了铺砂,所铺之砂为黄色大粒砂,看上去质感很好,就像洒金一样(也叫雪花泥)。这种大粒黄砂洋洋洒洒地散落在制壶的泥料中,又被制壶人巧妙地做成了高筒壶。

          2002年,我有幸从山东收到一把出土紫砂壶,此壶应为清乾隆年的作品,把档刻有小方章“彭年”,正面为瓦当阳文“延年”篆书,这把壶是杨彭年制壶,陈曼生刻款,此乃二人合作之物,十分难得。

          紫砂壶的价格是因人而定,名家、名壶身价百倍,在2002年香港佳士得拍卖会上,一件清乾隆剔红饕餮夔龙纹紫砂壶以147.7万港币成交。早在明代即有“名手所作一壶重不数两,价重每一二十金,能使土与黄金争价”之说,清代也有“宫中艳说大彬壶,海外竞求鸣远碟”的诗句,可见明清两代的藏家,追求的就是名家制作的紫砂壶具。所以无论是收藏古代和当代的作品,都要讲究出自名家之手,其价值可以保证持续增长。目前,古代名家紫砂真品难得一见,近现代名家作品也在万元左右,所以造假的、仿造的赝品屡见不鲜。但是区分起来只要记住一句要领就不容易上当受骗:名家所做之壶的品味韵味浸透了作者的“精”、“气”、“神”。所谓“精”是指做工精良,“气”是指气度不凡,“神”是指有神韵、不呆板,有灵性,并非凡手所能达到的,但要把握住这几点还必须多识多见,所谓见多识广,熟能生巧,否则也无从谈起。


        • 中国紫砂艺术网版权所有Copyright©www.zgzsys.com,All right
        • QQ:529512899424753128
        • Email:fuwu@meishujia.cnbeijing@meishujia.cn技术支持:中国美术家网
        Processed in 0.304(s)   12 queries
        update:
        memory 4.506(m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