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

      紫砂市场的觉醒 带给藏家的是绝望?

      作者:核实中..2010-09-17 14:52:31 来源:中国艺术品新闻中心

        华丽的大厅里,点缀着当下最流行的油画作品,一群衣着鲜亮被邀请参加聚会的贵宾们围在茶桌旁一边在低声聊着各自的话题,一边等候茶师傅为其冲泡的功夫茶。他们倒也不厌倦在阳光充足的下午欣赏着用小壶冲泡带来的繁琐。这是黄总设计的一次聚会现场,用各种雅文化元素点缀聚会场所也是当下的时尚。在采访时,黄总拒绝被冠以收藏家的头衔,只是笑谈自己是玩家。而他也的确是少见的不谈投资的艺术品收藏者,不论市场变幻风云他只玩自己所喜之物,最终也只是在西京香山脚下盖了处上万平米的会所摆放收藏物件。青铜、高古玉、硬木家具他也几乎样样玩了一遍,喝茶玩壶自然也不落人之后。产茶季节里,他经常带着一麾人马翻山越岭深入茶区自己指定采摘之茶树,并研制茶叶,自己乐在其中。但被问到紫砂壶,老黄郁闷得直摇头:“紫砂壶我不玩了,因为现代壶中除了顾老的壶我不知道该玩什么。”诚然,此话是带了收藏家个人失望的情绪,但这却也是紫砂藏家们经常议论的话题。
        1978年秋,罗桂祥博士首次访问宜兴紫砂工艺厂,与顾景舟大师的联手让当代紫砂在沉寂半个世纪后再次回归艺术的舞台,并在上世纪80年代中期,通过中国港台这个窗口传递于世界。但一个值得玩味的现象出现了:回头看去,我们看到的似乎只有古玩市场上紫砂壶热闹而频繁的交易,而紫砂壶在拍卖会上始终像是一个不温不火的明星,总是有人在不断看好它风光无限的前景,但这些似乎又永远仅为一个预言。

        紫砂壶玩什么?任何一个初入紫砂门、任何一个进入收藏级别的人都应该会问这个问题。不论是玉器、瓷器,甚至硬木家都具有响当当的皇家身份,以及千余年的历史沧桑感以供玩家孜孜不倦地追求。但紫砂没有,紫砂从出生到现在仅有百余年,而且一直是在士大夫阶层中绽放浪漫之花,而这个阶层无论古今都始终为精英、小众群体。尤其是在面对经历过传统文化断层的现代社会,一系列关于紫砂的专业术语解释代替了从前文人间情感、审美的传递。而事实证明,对于艺术,一切言语的诠释到最终只会走向一个语焉不详的死胡同。

        上海复兴致远收藏网站的创建者赵阳,早在7年前就已涉足紫砂壶研究领域而且造诣不浅,他也曾在2006年播出的4集纪录片《顾景舟》中担任总撰稿,但这两年放弃紫砂转攻其他门类。张学明,京城著名紫砂壶收藏家,于1984年开始对紫砂壶做专题收藏,早在上世纪90年代就提出收藏“非名家壶”概念,曾撰写《慧眼,看非名家精品的价值》一文。京城著名企业家、收藏家黄总,有着南京大学中文系的底子,自己号称是一个永远不做专题收藏的玩家,但却一直在追求所玩之藏品的顶级意义。在玩过清代、民国名家壶、现代顾景舟先生的壶后也就此收帆转舵。老黄曾说:“早年我玩壶的时候,经常是在宜兴与工艺师们整个月地呆在一起,我可以跟他们吃住在一起,一起讨论如何做壶。但现在我不玩了,工艺师们永远处于需要被指导的状态。”

        这几个例子也许依然是个案,但究竟是什么让这些收藏家、研究者们对高端紫砂壶弃而不顾?笔者在追问赵阳时,他上反问到:“紫砂壶今后的发展空间在哪里?”

        也许这才是症结所在,这才是当代紫砂工艺师与藏家们要共同面对的一个重大问题。藏家们绝望了可以收手不玩,但工艺师们又该何去何从?一滴壶值千金,紫砂壶自诞生以来就从未在艺术品收藏中丧失过受人尊捧的席位。但在当代人面前,这个问题不解决,失去精神支柱的紫砂壶尽管觉醒,可以为世人所识,但充其量也只能在高级工艺品市场上赢得其市场销路。

        责任编辑:杨小薇
        • 中国紫砂艺术网版权所有Copyright©www.zgzsys.com,All right
        • QQ:529512899424753128
        • Email:fuwu@meishujia.cnbeijing@meishujia.cn技术支持:中国美术家网
        Processed in 0.076(s)   12 queries
        update:
        memory 4.525(m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