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天子茶的传说
    2. 临近科举会试,京城的客栈中都住满从各地赶来考试的举子,俗称公车。这些举子除吟诗作对,比较学问之外,还要带上一些当地的土产,炫耀一番。   一天,一位来自吉林延边地区的举子,拿出一支特大的野山人参对众人说:“这才是天字高丽参,你们都未见过吧?”众举子都只能看看嗅嗅,也无法辨其功力与真假,这时,一位来自广东罗定的举子,拿出一包用土纸包裹的茶叶,说:“我这包是产自罗定天字山的天字茶,能不能得第一你们尝一尝。”于是他当众沏了一壶茶,只觉得室内清香四溢,壶内茶叶上下翻动,叶如细臂,蟹爪龙须。呷一口,只觉得甜滑可口,一股畅快的感觉直透心田,头脑清爽开窍,浑身爽快,而且回味无穷,众人都赞口不绝。纷纷伸 [详细...]
      2010/12/19 11:21:56 来源:网络 编辑:中国紫砂艺术网
    1. 茶的传说---洞顶乌龙
    2. 顶乌龙是台湾省生产的乌龙茶珍品,与包种茶合称姐妹茶。其制法近似青心乌龙,但味更醇厚,喉韵强劲,高香尤浓。因产于冻顶山上,故名冻顶乌龙。   冻顶山是台湾省凤凰山的一个支脉,海拔700多米,月均匀气温在20℃左右,所以冻顶乌龙实不是由于寒冷冰冻天气所致,那么为什么叫“冻顶”呢?据说由于这山脉迷雾多雨,山陡路险坎坷难走,上山去的人都要绷紧足趾,台湾俗语称为“冻脚尖”才能上山,所以此山称之为冻顶山。相传在一百多年前,台湾省南投县鹿谷乡中,住着一位勤奋好学的青年,名叫林凤池,他学识广博,体健志壮,而且非常热爱自己的祖国。记不得是哪一年,他听说福建省要举行科举考试,就很想去尝尝,可是家景贫寒,缺少 [详细...]
      2010/12/19 11:20:45 来源:网络 编辑:中国紫砂艺术网
    1. 六安瓜片茶的传说
    2.  六安瓜片的历史渊源,史料尚无考证。多年来很多茶叶工作者寻根溯源,略有所获。较为可托的传说有两。一是说,1905年前后,六安茶行一评茶师,从收购的绿大茶中拣取嫩叶,剔除梗朴,作为新产品应市,获得成功。信息不胫而走,金寨麻埠的茶行,闻风而动,雇用茶工,如法采制,并起名“峰翅”(意为蜂翅)。此举又启发了当地一家茶行,在齐头山的后冲,把采回的鲜叶剔除梗芽,并将嫩叶、老叶分开炒制,结果成茶的色、香、味、形均使“峰翅”相形见绌。于是四周茶农竞相学习,纷纷仿制。这种片状茶叶形似葵花子,逐称“瓜子片”。以后即叫成了“瓜片”。   二是说,麻埠四周的祝家楼财主,与袁世凯是亲戚。祝家常以土产孝顺。袁饮茶成 [详细...]
      2010/12/19 11:19:04 来源:网络 编辑:中国紫砂艺术网
    1. 太平猴魁茶的传说
    2. 太平猴魁茶是全国十大名茶之一,产在安徽省黄山区(原太平县)境内。说起太平猴魁茶的来历,民间还流传着一个锦绣的故事哩!   传说古时候,在风景奇丽的黄山,栖身着一对白毛猴,有一年,它们生下一只小毛猴,老猴对小猴非常疼爱,常常带着小毛猴在黄山的各个山峰觅食嬉戏。后来,小毛猴逐渐长大,便独自外出玩耍,一次到了黄山北边的太平县(今黄山区)境内,平地上溘然起了云雾,使初次外出玩耍的小毛猴迷失了方向,没有再回到黄山。小毛猴没有回黄山,急坏了老毛猴。老夫妻一个下山来寻找,一个留在黄山守候家门。一天、两天、三天老毛猴跑遍了整个太平县都没有找到。因为寻儿心切,劳累过度,老猴病死在太平县东北方向的一个山坑里 [详细...]
      2010/12/19 11:18:07 来源:网络 编辑:中国紫砂艺术网
    1. 福鼎大白茶的传说
    2. 相传太姥娘娘原是尧帝的母亲。一天,尧帝带着母亲泛舟海上,船至东海,突遇风雾,迷失了方向。待日出雾散之时,面前泛起一座宝兰色的山峦,山后万道华光,朵朵五彩祥云,把这座山衬托得更加庄重锦绣。尧帝一看大喜,便移舟泊岸,扶其母徒步登山游览。一路上看不尽奇花异草,流泉飞瀑,不觉走至山上,只见周围座座岩峰,形态各异,云气飘飘,一派仙意。在神奇的石林之中,有一巨石横空而出,两壁竖立,形成自然石室,这就是太姥山一片瓦。   有一天,尧母发现鸿雪洞侧壁有一个出口,便信步走了进去,只见奇花异草,树木苍苍,云雾缭绕。有一树长于岩壁夹缝之处,有别与众,芽叶翠绿剔透,满坡白色茸毛,发出阵阵清香。尧母十分珍惜,逐日 [详细...]
      2010/12/19 11:16:14 来源:网络 编辑:中国紫砂艺术网
    1. 乌牛早茶的传说
    2. 在永嘉县,还流传着一个有关"乌牛早"的神话传说。   传说当年状元蔡襄欲造洛阳桥,却苦于无钱,为此十分忧烦。南海观音菩萨决心匡助蔡襄,于是化作一位绝世美女立于舟中,声称假如有谁将银锭掷中其身,即终身相许。动静一传出,引得无数官宦富豪后辈争相投银,一时间银锭纷纷坠落,热闹非常。   这时,正巧"八仙"之一的吕洞宾经由此地,见此情景觉得可笑,有意为难观音,便化作一个倜傥少年,暗顶用布掸子一指,将一粒银锭紧紧贴在观音身上,观音知此事系吕洞宾所为,却又不好发生发火,羞愤交加之下回到普陀,一夜之间气白了头。此事被西天如来佛祖获悉,佛祖轻笑一声,命人赏给观音一株仙茶。仙茶清香扑鼻,观音仅摘三片 [详细...]
      2010/12/19 11:14:09 来源:网络 编辑:中国紫砂艺术网
    1. 一片茶叶的哲思
    2.  作为一个乡村小学教师,饭后我总喜欢泡在教室里,置身于学生中间,感慨感染童真、童趣、童乐。一个学生为我带来自家焙制的银杏叶茶,静静放在讲桌洞里,孩子们老是争着打来开水为我泡上一杯茶。于是,教室弥散着银杏叶茶的清香,呷上一口,直润心田,我被孩子们一直打动着。   有一次,一个学生泡茶时,有点儿黯然神伤,她告诉我:“老师,王小强要走了,让我转告您。”桌子上遗失了一片茶叶,她顺手捡起来,要丢掉。   我连忙制止。她有些愕然,说:“丢掉算了,再用不卫生,再说这杯茶里少一片茶叶也不要紧。”   我接过那片茶叶,那银杏叶片由于经由加工而失去了昔日的色泽,不再是一把张开的小纸扇的样子,现在 [详细...]
      2010/12/19 11:10:58 来源:网络 编辑:中国紫砂艺术网
    1. 茶和紫砂壶
    2.  古人云:“天下有一良知足矣”,而对茶人来说,已经拥有了两个“良知”,这就是茶和紫砂壶。   从事茶叶的销售工作多年了,一直在茶和紫砂壶的文化地道里周游穿行,我发现在天下茶人的眼里,茶叶一直是他们的一个梦、一个结,一个梦魂牵绕的红颜良知,而紫砂壶则是他们心灵的寄托,是他们梦想出色的源泉,是他们暖心慰骨的朋友良知。古人云:“天下有一良知足矣”,而对茶人来说,已经拥有了两个良知。茶和紫砂壶发展了中国的茶文化,健康的体魄、和谐的心态与茶人幸福相伴,时常将喝茶之幸福流于言表。   我国宋代有一位爱喝茶的徽宗天子,他也许是在百忙之中写过一部《大观茶论》,饮茶之风言传身教,茶亦由此从贵族走向了 [详细...]
      2010/12/19 11:09:30 来源:网络 编辑:中国紫砂艺术网
    1. 沈万三与紫砂壶
    2. 在爱壶人的心目中,紫砂壶具有非同平常的意义。紫砂壶自古价格昂贵,依照古人的说法“贵如珩璜”、“价凝珲琳”,“珩璜”、“珲琳”都是价值连城的美玉。历朝历代的文人雅士都酷爱紫砂壶,说到绅士爱紫砂壶还确有一个故事。   一天,明代的江南商界绅士沈万三家门口来了一个蓬头垢面的老乞丐,他固然衣衫破烂,却颇有些仙风道骨。老乞丐讨饭的家伙既不是碗也不是盆,而是一把大口紫砂壶。沈万三看到那把壶面前顿时一亮,忙问:“老先生卖壶吗?”不料被老乞丐一口回绝:“壶在我在,壶亡我亡。”沈万三决定将老乞丐留下。原来沈万三是个壶痴,他不想失去把玩那把名壶的机会,却也不想由于敲诈勒索而毁了法宝,于是老乞丐摇身一变成了沈 [详细...]
      2010/12/19 11:08:14 来源:网络 编辑:中国紫砂艺术网
    1. 一只紫砂茶壶
    2. 近一个月来,喜欢品茶的老公蔫得像霜打了秧——那只被他视若珍宝的宜兴紫砂茶壶被女儿打坏了。   这只紫砂茶壶,曾被老公戏谑地尊称为“我家最后一件古董”。原因有二:一则时间长,它是二十多年前,他的老师来常州探望他时带来的礼物,蕴含着浓浓的师生友谊;二则品相好,光彩细腻,线条流畅,造型独特。   茶壶的把手如同虬枝盘曲的梅树主干,从这里分叉出疏朗有致的枝桠,密密匝匝爬满了壶身、壶嘴、甚至壶盖。壶身的枝干上,缀着朵朵盛开的梅花,错落有致,韵味悠长。老公经常用爱恋的目光摩挲着紫砂茶壶,洋洋得意地说:“茶壶界素有养壶之说。你看我这壶,经由二十多年的泡养,涵香纳味,即使不泡茶,闻着,也有淡淡的芬 [详细...]
      2010/12/19 11:02:45 来源:网络 编辑:中国紫砂艺术网

    • 中国紫砂艺术网版权所有Copyright©www.zgzsys.com,All right
    • QQ:529512899424753128
    • Email:fuwu@meishujia.cnbeijing@meishujia.cn技术支持:中国美术家网
    Processed in 0.464(s)   64 queries
    update:
    memory 4.849(m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