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紫砂与茶道
    2. 壶中至味乾坤大, 喉底回甘真趣多。 吞吐风云涵亘古, 包容天地润山河。 ——咸子情   茶道是以性灵修行为引导的饮茶艺术,这种艺术不仅将端茶饮茶和修身养性联系成为一个有机的整体,而且也综合了释、道、儒等东方哲学的精神意境。   说起茶道,周作人先生说得比较随意,“茶道的意思,用平凡的话来说,可以称作为忙里偷闲,苦中作乐,在不完全现实中享受一点美与和谐,在刹那间体会永久。”饮茶已与人们结下了不解之缘,而承载茶道的媒介——茶具则百花齐放、琳琅满目,并且作为工艺品而跻身于艺术殿堂。  “茶具的顶级之作当推紫砂壶,紫砂茶具起始于宋,盛于明清,流传至今, [详细...]
      2010/10/27 13:43:44 来源:网络 编辑:中国紫砂艺术网
    1. 怡情养性 紫砂情怀
    2. 在北宋有这样一位诗人梅尧臣,在他一首咏茶名篇中,“小石冷泉留早味,紫泥新品泛春华”堪称千古绝唱,讲的就是用紫砂陶壶烹茶。当然最讲究、最有创造精神的要数苏东坡了。他总结出“活水还须活火烹,自临钓石取深情”。用活水、江流深水煎茶,味道会不同凡响,更加清醇清远。   通过千百年来的实践,人们发现,用紫砂壶泡茶,茶味隽永醇厚,由于紫砂壶能吸收茶叶汁,用的时间愈长,泡出的茶水味道就愈好。于是,紫砂壶也就应运而生,制作紫砂壶的高手、名家、大师也就一个个走到历史的前台,他们的名字和业绩与紫砂壶的兴衰交织在一起。   紫砂壶自诞生之日起,便与茶结下了不解之缘,并逐渐成为受人青睐的国 [详细...]
      2010/10/27 13:41:24 来源:网络 编辑:中国紫砂艺术网
    1. 情牵紫砂
    2. 夏日,被上的火车厢里分外闷热,过徐州入山东,呼啸的窗外茵绿烟影,隐约是含苞的玉米和高粱,斜视前方绿成了无边无际海洋,但奔驰的速度没给人多少阴凉。车厢的火候烤得老茶客们口干舌焦,只恨未携带一把紫砂茗壶,喝一杯舒心的香红浓茶,遗憾总是让人愧疚不已。   车厢内静悄悄的,除了轨道上夹登夹登的呼声,一切都如熟睡了。清净往往是棒壶酌茶的时机,此刻少了一把紫砂壶,犹如丢失了一件称心物,空空悠悠眷念起家乡的风情,仿佛儿边想起窑场清脆的敲缸声。这种声音很迷人,清而声远,脆而印心,如催人的钟声,又如嘉奖的歌音,声声使人醉入陶都的陶天陶地。突然咣堂一声,恍如手中的那把紫砂壶跌碎了,令人大吃一!原来是火车到了 [详细...]
      2010/10/27 11:52:31 来源:网络 编辑:中国紫砂艺术网
    1. 朝拜紫砂圣山----黄龙山
    2. 从宜兴捧回了紫砂壶,我的心却留在了黄龙山。   儿童节这天我登上了紫砂圣地——宜兴丁蜀的黄龙山。是巧合,还是紫砂情缘,让我在儿童节前来朝拜攀上了峰顶。我已是花甲之人,不是孩童。但在黄龙山面前,我真的还是一个天真烂漫的男孩。黄老总有上亿岁了吧?像我这个年龄,他也许正是百花盛开、四季郁郁葱葱。而今天他已染上了夕阳的彩润。   说“攀上了峰顶”是我的心对他的景仰,论路程只是走了百十米就到达了山上。黄龙山年轻时有多高,我不清楚,但我知道,他在把身心奉献给炎黄子孙的绵绵岁月里,一天天变矮、变小、变穷。早在六千年前,至少在春秋战国时期开始,人们就认识了他的价值,在他的身上撬石挖土,盖房子避风雨 [详细...]
      2010/10/26 17:32:20 来源:网络 编辑:中国紫砂艺术网
    1. 拜访600岁“老龙窑”
    2. 徐州的彭祖相传寿高800岁。   宜兴的“老龙窑”已过600岁的高龄,依然朝气勃勃。他是目前惟一健在的丁蜀镇的“前墅古龙窑”。   6月3日,我恭恭敬敬的来到他的身旁。青瓦挂成的长蓬,犹如古老的披风,披在老龙窑的身上;灰白的墙带着岁月的雨痕,给老龙窑看家护院。远远的看着那苍老而有朝气的“龙窑”,我想起作家艾煊来到他面前的联想:“丁蜀,到处是龙。汤渡河,像条银白色生气勃勃的游龙。青、黄两山,像两条在一起和睦相处了千万年友谊很深的卧龙。入夜,几十座龙窑,更使市区成了热情的炼陶火龙飞舞的世界”。“弹指一挥间,三十八年过去”(艾煊写的散文“紫砂陶”时在1961年,文见《紫砂春秋》),遍地的 [详细...]
      2010/10/26 17:31:22 来源:网络 编辑:中国紫砂艺术网
    1. 时顺华赠文邵俊棠
    2. 大千世界,紫艺峥嵘。   江南宜兴,本来就钟灵毓秀,人才代出。自宋代陶工发现了紫砂陶土以后,锦心巧手的紫砂艺人便以自己的创造与才华,创造了许多赏心悦目、赏用皆美的 紫砂壶艺精品,自明代起,堂而皇之地步入了艺术的殿堂,在和文人墨客的交流交往中,平起平坐了。   有一对江南名联非常贴切的描述了宜兴的风土物产和人文景观。   上联是:天地蕴 洞天竹海 茗中唐贡 陶土紫砂 阳羡风光甲江南   下联是:山水育 状元将军 科苑泰门 艺坛巨匠 宜兴英才耀中华   宜兴紫砂艺坛,历代名手不绝,名壶也多次在国际上荣获大奖。特别是当今紫砂,在改革开放的国策中繁荣发展,使得紫砂艺术界 [详细...]
      2010/10/17 17:51:51 来源:网络 编辑:中国紫砂艺术网
    1. 吴昌硕会玩
    2. 蒲作英、王一亭、吴昌硕海上画坛三杰,可谓名副其实。吾恩师大壮先生曾言蒲作英年龄最长,比吴昌硕年长十来岁,诗书画俱佳,其行草书直追晋人,其画山水花卉皆能,且超凡脱俗,尤以写竹更神,无论巨幅小品都是洋洋洒洒笔墨淋漓,开张得势沉着痛快。看似得来全不费工夫,其实不然,蒲作老在写竹之时,已达到物我两忘,得心应手的境界,在当时以写竹来解决生计的画家也只有此老一人而已。 吴昌硕有慧眼,早就仰慕蒲作英的画艺,几十年过往甚密,也时有合作,蒲作英画上常用的印章也皆是吴昌硕所篆刻,二人相互倾心,为当时海上画坛传为佳话。蒲作英逝世因无妻室儿女,身后之事全仗挚友资助,吴昌硕出钱置坟地,还亲自书写蒲 [详细...]
      2010/10/17 16:37:55 来源:网络 编辑:中国紫砂艺术网
    1. 70多把壶为他带来一群壶友 收藏紫砂壶玩龄近四十年
    2. 老郑这三天是这样过的:第一天去华宫转悠了一上午,专门找紫砂壶旧货;第二天去了艺海茶庄,与壶友们聊聊;其他时间主要是在家里侍弄他那70多把法宝紫砂壶。   郑长连小的时候,家里就有一把家传的大紫砂壶。那时在北方家庭,茶壶只有过年过节或来客时才派上用场,平时都被高高地放在柜上。老郑至今还记得那把洋桶壶,盖平平的,料却很好。而他真正珍藏紫砂壶,是从上世纪七十年代开始。刚刚参加工作不久的他去宜兴出差,兴致勃勃地买了他的第一把壶。老郑告诉记者:“那把壶现在还收着呢。固然工不是很好,没有款,但料却非常好。”   慢慢地,大家知道了老郑的兴趣,有出差去宜兴的朋友就买壶归来送给他。进入上世纪 [详细...]
      2010/10/12 17:30:37 来源:网络 编辑:中国紫砂艺术网
    1. 紫砂壶趣缘
    2.   闲来无事,信手托起了家里的几把紫砂壶慢慢地观赏,看着看着却想起了儿时的憾事。   我父亲喜欢饮茶,偏爱“龙井”,一年四季早晨五点半起床,雷打不动,第一件事就水泡茶,只要天不是太冷,老是围坐在门口的小方台前,慢慢地自饮,遇到起得早的邻居,偶然寒暄两句,隔壁茶友阿叔有时也会同饮。   我小时候喜欢踢足球,有次在家颠球,一不小心球遇到了台子上的紫砂壶,壶摔到了地上,跌得破碎摧毁。听到“咣啷”一声,隔壁阿叔急忙过来,他不知我家发生了什么事,当他看到茶壶碎成一地,他都傻眼了。过了一会他对我说:小家伙你要当心了,你父亲归来有你好看的。父亲归来后,当得知我打坏了茶壶,心里当然不兴奋,但也没 [详细...]
      2010/10/12 17:29:56 来源:网络 编辑:中国紫砂艺术网

    • 中国紫砂艺术网版权所有Copyright©www.zgzsys.com,All right
    • QQ:529512899424753128
    • Email:fuwu@meishujia.cnbeijing@meishujia.cn技术支持:中国美术家网
    Processed in 0.257(s)   62 queries by cache
    updat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