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

      巧思妙想 壶意述心——工艺美术师吴芳娣印象

          (1/2)

          (2/2)

          中国美术家网--让艺术体现价值

         壶人简介:吴芳娣,国家级工艺美术师,中国工艺美术学会会员,江苏省工艺美术学会会员,宜兴市陶瓷协会会员。1963年生于江苏宜兴,1990年受聘于紫砂工艺五厂带徒传教。1992年至1993年进中央工艺美术学院紫砂陶瓷造型设计系学习,其毕业考核作品《欲寿壶》、《相爱壶》被中央工艺美术学院收藏。多年来创作无数件紫砂陶瓷精品,许多作品分别在江苏电视台及海内外刊物中作专题介绍。2009年荣获丁蜀镇巾帼致富能手荣誉称号。  
        1994年《青梅竹马提梁壶》获全国陶瓷设计三等奖;2001年设计制作的《申奥纪念壶》在北京第一届全国陶瓷艺术设计展览中入选并转由香港大世界收藏中心收藏,12月该壶在上海第三届中国工艺美术精品博览会获优秀奖;2002年《田园情趣壶》获中国茶博会银奖;2002年《立韵壶》获第四届中国工艺美术博览会银奖;2002年《宝葫芦壶》获中国华东工艺美术展览会铜奖;2006年《顶天立地壶》获江苏省专业技术现场手工制陶技能大赛三等奖;2006年《顶天立地壶》获第八届全国陶瓷艺术设计创新比赛铜奖;等等。

           

         

        一直相信,但凡真正将一种技艺作为表达内心的途径的手工艺人,一定都是用心并痴心于自己的那门手艺的。结识吴芳娣,更坚定了这种“相信”。看她一一介绍自己的作品,不厌其烦地给我们讲着它们的来历,似乎她每创作一件作品都会有一肚子的话要说,兴之所至写下来,洋洋洒洒便是一篇心得。

         

        创意:上层建筑的美妙构建

        吴芳娣的作品大多是他的丈夫顾伟群结合两人的构想而设计再在纸上画出草图,然后由吴芳娣用一方陶土尽情展现出来的。听她笑着说,如果他们夫妻俩把所有自己创作的壶的图片保存好,别说“百壶图”了,就是“两百壶图”也绰绰有余了。

        这点,我是信的。扭头看她陈列架上大、中、小三把提梁壶,便已觉新奇,因为它们的壶纽是从提梁中间“穿”出来的。原来,这便是吴芳娣荣获了2006年江苏省专业技术现场手工制陶技能大赛三等奖、2006年第八届全国陶瓷艺术设计创新比赛铜奖的《顶天立地壶》。

        在创作过程中,吴芳娣认为“顶天立地”表现的主体本来就是“人”,而不是天地,那么人又如何表现呢?这也是处理艺术作品的主要矛盾。如果简单地用一个雕塑人像安排在壶的某个部位,那么就会显得单调、恶俗,肯定难以将“顶天立地”的“气”表现出来。吴芳娣运用多年来对表现紫砂艺术的技艺的积淀和对文史哲知识的积累,采用纯正紫砂泥入料、“一粒珠”传统型作壶身,借以象征人类立足、安身和发展的地球,也即主题中的“地”;用传统作品《东坡提梁壶》的拱门形提梁表现“天”。

        在考虑“人”时,吴芳娣把重点放在对“顶天”的处理上。因为要表现“人最大”,所以她在提梁的中心位置穿了一个孔,让壶纽穿孔而过,盖又与纽成一体,中无间隔,一气呵成。壶盖用喇叭形,恰好是一个“人”字;提梁是一个拱形门;两者结合,正是一个篆体的“大”字。整把壶寓意脚踏实地,一发冲天,生动而形象地展现了人类勇往直前、探索永无止尽的大无畏精神。

        《顶天立地壶》的“创意”是在壶的“型”上面,通过一反常态的纽、把比例调整和各细节部分的协调,表现开阔的意境和浩大的气势。这样一把考究细处、主题鲜明的壶,非得是吴芳娣这般有着温婉若水心思的小女子随其豪放的性情才能拍打出来。 

        吴芳娣的《申奥纪念壶》、《水上生涯》等等作品也都是通过细节的改动鲜明了本身的特点,但更关键的是它们在立意上就已作了创作。

        《申奥纪念壶》是在2001年申奥成功、全国上下一片欢呼的气氛和自己内心激动万分的心情下创作出来的。作为一个紫砂艺术爱好者、设计制作者,看到祖国经历了“百年申奥”终于赢得了奥林匹克运动会的举办权,吴芳娣当时的脑海里就像放电影一样一幕幕地闪现中华健儿、龙的传人在各种体育盛会上取得举世瞩目的辉煌成绩,创作灵感由此而生。

        取一块紫泥拍打出方方正正的身筒,寓意来自四面八方的运动健儿;壶底部用凸起的长城放样,喻示着是在长城脚下举办这场盛会;壶盖上用“200”字样,把手是一个放大的“8”字,结合起来点明了举办的年份;壶身正面采用泥绘手法,着眼于奥运会会旗,刻上“啜茗品壶聚北京、华夏九州迎奥运”,背面用同样手法装饰上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旗,刻上祖国的大好河山、秀丽风景;真正表达了一个制壶人对北京申奥成功的欣喜之情和美好祝愿。

        与《申奥纪念壶》表现大背景不同,这把以水立方为型的《水上生涯壶》将重点放在了水上比赛项目上,尤其是左右两边的嘴、把,一为游泳项目的标志,一为跳水项目的标志,全手工塑造,雕琢精巧、形象,活灵活现的两个小人儿在水立方的壶身两侧摆出标准的游泳、跳水姿势。壶身为方,壶盖为圆,寓意天圆地方。壶纽用红色紫砂泥塑成烈焰,熊熊燃烧,既是奥运精神不灭的象征,也是吴芳娣内心不灭的热情。

         

            技艺:上层建筑的准备工作

            独特的创意,巧妙的构思,当然是要扎实的基础作为前提。吴芳娣自1980年高中毕业后就进了紫砂工艺厂培训班,接受专门的培训学习,加上本人心灵手巧,悟性极高,很快就崭露头角,又深受辅导老师徐秀棠和汪寅仙两位大师的器重和关爱,得到工艺美术师丁亚平老师的悉心指教,基本功日益扎实,制壶技艺也愈见全面。关于这一点,挑两把考验传统全手工技艺的壶出来,便可见一斑。

        《宝葫芦竹》的题材是制壶之人常取的“竹”,吴芳娣在表现竹的时候,更多是用“笋”的形态,壶盖是笋稍,壶底与之呼应,沿上的籽粒分布自然;壶嘴壶把为竹段;壶身以宝葫芦之形为型,整体呈不完全对称,以此造成一股冲力,使壶看上去更有分量,竹笋也似乎更加富有生命力。盖、底均做出横截面,端握手中有倾斜之立体感;壶把卷扭而上交于壶身中间,向下弯一小段,尽显曲线柔滑、有度之美。

        获第四届中国工艺美术大师精品展银奖的《立韵壶》也是做工考究、古味浓厚,壶身像一个军用水壶,高而扁;壶嘴嘴尖轻轻一“点”,截盖成“线”,壶盖一侧微微向下捺出来一块“面”,纽为半粒球“体”,点线面交汇,“体”与“体”相接,展现全方位立体的型美。壶把为倒把,下部不封口,留有空间,有甲骨文字的线条姿态。

        《龙凤左右逢源壶》则是针对客商想要的“聚银积宝”之意设计创作的,天青泥入料,壶身似古鼎。此壶的绝妙之处在于壶的两边均可出水,龙头、凤头浮刻之上,壶把即是壶嘴,壶嘴即是壶把,达到龙凤相交融、嘴把两相忘的境界。壶底四爪即为四足,宝葫芦为纽,寓意聚财;如意围壶盖边缘一圈,寓意吉祥。 

        吴芳娣凭借自己扎实的专业基础和广泛探究古今中外艺术的丰厚收获,深入研究紫砂陶艺文化,并不断探索实践,形成了独特的艺术理念,她用一方一方的紫泥表述自己对时事的看法,表达自己的真实心情和感受,她的巧思妙想和精湛技艺经她的双手揉进紫砂泥里面,再由具象出来的一件件精品讲给我们听。

        责任编辑:杨小薇
        • 中国紫砂艺术网版权所有Copyright©www.zgzsys.com,All right
        • QQ:529512899424753128
        • Email:fuwu@meishujia.cnbeijing@meishujia.cn技术支持:中国美术家网
        Processed in 0.111(s)   12 queries
        updat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