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

      气孕陶土 情馥砂壶——访著名青年陶艺家管唯皓

      作者:谈丽云 2010-10-27 15:20:47 来源:中国紫砂艺术网
        气孕陶土 情馥砂壶——访著名青年陶艺家管唯皓
         管唯皓,江苏省工艺美术学会会员,中国工艺美术学会会员。1967年出生于苏州市,幼即随父管牧(中国水印版画家)习画。1989年考入南京艺术学院工艺系陶瓷专业。1993年毕业并获学士学位。1994年开始从事紫砂手拉壶的创作及紫砂陶特殊装饰技法。受聘为中国宜兴陶瓷博物馆工艺美术师。1998年入宜兴紫砂工艺一厂研究所。 
        1999年作品《劲》被无锡市博物馆永久收藏。2000年作品《高潘壶》刊于《跨世纪知名陶艺家》集。2001年作品《道》获宜兴陶瓷国际研讨会优秀奖,并刊于《中国宜兴国际陶艺展获奖作品集》;作品《时尚壶》刊于《陶魂》;作品《劲竹凌风》刊于《紫泥新韵》。2002年作品《紫砂手拉提梁壶》获国际民间手工艺品展金奖,第七届全国陶瓷评比优秀奖。第四届中国工艺美术大师精品展与周菊芳合作《奥运之星》获创新艺术金奖。2003年独创紫砂手拉《大地系列》壶并获国家发明专利;首届中国陶瓷艺术展“中陶杯”金奖。2005年夫妇俩人作品发行《当代中国文化名家》个性化邮票;两人作品“抗日战争胜利六十周年、红军长征胜利七十周年”纪念对壶被中国军事博物馆收藏。2005年12月应邀在香港、澳门与夫人周菊芳举办作品展。2006年作品《大地之春》刊于紫砂专业书籍《壶论》封底。2007年作品《卧龙》荣获中国工艺美术紫砂精品展金奖。

         
        皓芳·陶土·纯情

        中国陶都陶瓷城的皓芳陶艺是由管唯皓、周菊华夫妇共同开创的,而眼前的这位拥有艺术气的发型、戴着智慧的眼镜的知性男人管唯皓并非土生土长的宜兴人,而是来自苏州,是紫砂把他和妻子周菊芳紧紧联系在一起,而又是妻子让他对紫砂有着孜孜不倦的激情,这是缘分。

        管唯皓在南京艺术学院攻的是陶瓷专业,丰富的课程给了他很多专业的、系统的理论知识,加上从小到大的绘画基础,可以说他从事紫砂本身就具备了一个很高的起点。

        十几年来,他与妻子相随相伴,在紫砂艺术这条路上携手前行;十几年来,他们各自纯熟技艺、积淀思想,然后切磋、共享;十几年来与紫砂打交道,渐渐形成了他对紫砂的深厚理解:他认为紫砂壶首先讲的是材质,丁蜀是全国甚至是全世界唯一有可以制壶的紫砂泥的地方,这是一方宝地,有着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其次是成型方法,紫砂壶本身的可塑性也比较强,而它的成型方法也有很多种,不是单一的。 

        管唯皓认为最好的、也是他最常用和擅长的紫砂壶成型手法是手拉坯,因为手拉坯更加考究工艺师的手艺和技巧,从手的力度、劲道,到创作过程中需要的思考和即兴创作,都是很需要功底的。

        他给我们介绍说,当年修建陶都路的时候,就从地下挖出了很多手拉坯的紫砂作品来,羊角山遗址也挖掘出来很多,可见手拉坯很早的时候就成为了一门紫砂壶成型工艺。

        由此可见,手拉坯自有它的底蕴,有它的积累存在。在不断发展的历史中,对作为艺术品的紫砂来讲,它相当依靠生产的单人创作。可以说手拉坯更加不可复制,每一件作品哪怕大体的视觉效果差不多,但是它成为器型时候工艺师对其的把握就已经不同了。它的创作空间、自由度都很大。这是一种很好的表现手法,很具个人特色,既是一种即兴创作,也是一种即兴的艺术表演。



        大地·砂壶·深情

        对于紫砂创作,管唯皓总结出来:过于强调传统会陷入死板生硬,维系和延续生命的还是创新,只有不断加入新鲜的血液,生命才会旺盛不息。而说起管唯皓的创新,必定要说到他的《大地系列》,这是紫砂产品中的首只“国家发明专利”。

        一次偶然的机会,管唯皓牵着妻子的手在河塘边上散步,看到干涸了的池底自然龟裂的泥土,视觉上一下子遭遇了很大的冲击力,而那种干涸的视觉印象也直逼心灵的深处,对环境的心疼,对环保的渴求一下子迸发出来。

        回到工作室,他就开始构想寄情于环保和珍爱生命之源的作品。一次一次,他在失败中坚持,在妻子的鼓励和协助下继续,直至用手拉坯创作出了这前无古人的《大地系列壶》。他在壶上尽情地体现大地干涸的状态,用最为直接的视觉效果和逼真感受惹人深思。这也是从未有过的一个独特效果,对观者来说具有强烈的视觉冲突,丰富的艺术感受,对制壶艺人来说,是站在了一个全新的专业视角。

        忍不住地要问:这种自然龟裂的效果是怎么达到的呢?

        他笑眯眯地指指身后的证书说:这是发明专利。

        我立马感觉到了问题的唐突,但他还是很大度地给我解释,告诉我其实这也是依靠的一种物理变化,上面的纹路其实是在泥坯状态的时候就已经形成了的,并不是像窑变那样是通过火和高温来达到效果的。这个原理迄今为止在紫砂界还是史无前例的,这项发明创作也丰富了紫砂的内涵。我想这也是老天的恩赐吧,将这项荣耀、这项发明,赐给了管唯皓这位一直为紫砂辛苦工作、为收获认真准备的艺术天赋携带者。

        夫妇二人都是有福之人,有福在可以依托这块宝地,有福在具备天生的艺术细胞和创作才能,有福在有许许多多的机会见识大师的真迹并吸收他们的精粹。

        管唯皓说,艺术创作是眼和手的同步,大师们的作品各成风格,但有一点是共同的,那都是几十年努力的结果。

        相信他们也正是享用着自己的福气、善待着自己的福气朝着这个方向不懈追求的。


        责任编辑:杨小薇
        • 中国紫砂艺术网版权所有Copyright©www.zgzsys.com,All right
        • QQ:529512899424753128
        • Email:fuwu@meishujia.cnbeijing@meishujia.cn技术支持:中国美术家网
        Processed in 0.120(s)   12 queries
        updat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