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

      勇跃军 鲍青:浅谈紫砂壶艺造型的内涵

      作者:勇跃军 鲍青2010-09-17 17:23:04 来源:中国紫砂艺术网
        紫砂陶艺是属于个性鲜明、风格比较突出的艺术门类。过去的紫砂艺人因文化艺术交流范围狭窄,接触到的东西较少,又延续多年的风格制约,创作,只能停留在一代代的模仿上,而紫砂艺术应包含一种精神,一种文化内涵,应当把传统文化的精髓和气魄融汇于作品中,形成一种内在的生命力。尤其在现在日趋发展的社会里,人们更注重紫砂艺术的内涵。在这一点上,就要求我们壶艺创作时应注重壶艺造型的设计理念。
            紫砂壶的造型具有物质与精神的双重属性,这也符合陶瓷造型必须具有双重性的原则。随着时代的发展,人们对紫砂壶的要求越来越高。对艺术与审美的需求不断增强。紫砂壶的造型千姿百态,极为丰富。按其基本特点大致可以分为两类,即抽象的几何图形形式造型,以点、线、面结构,就是所说的光货。其次是自然形象造,在自然界和生活中取其原型构思而制,那就是行内所说的花货。不管是光货还是花货,他创作的作品一定要具有制壶者的创作理念,作品里应包含某种意义和追求。
            我国是陶瓷古国,陶瓷从开始产生就凸现了文明的特征,产生陶瓷的基本要素是人、陶、土和火三者之间有机结合,便产生了巧夺天工的陶瓷艺术,其发展深受各个历史时期政治、经济、文化的影响,在物质文明的基础上,孕育了精神的生产能力和由此产生的精神产品,其生命力在于它能超越社会意识形态,除了民族性、地域性以外,几乎影响了文明发展的每一个方面。纵观陶瓷的发展,经历了从陶到瓷,从实用到陈设,从日用产品到建筑构件,从小到大,从简单的形体到华丽的装饰等生动的演变过程,在每一个过程中都具有不断升华的美学理念。宜兴的紫砂陶器的产生与发展与这样一种文化模式有着极深的渊源关系。
            宜兴的陶文化历史悠久,从新石器中期的史前文化,走过了漫长的7000多年,而宋明时期产生的紫砂陶器则是宜兴陶文化的代表和植根,这其中除了受吴文化的共性渲染,还具有深深的人文个性,在长期的发展演变过程中,紫砂与诗书画铭的吸纳交融,充盈文化味与书卷气,在满足人们的审美情趣与鉴赏需求的同时,又融洽了人的思考情感,尤其是紫砂壶艺由于饮茶方式的演变而问世以来,便有历代不少著名的文人学者,名家雅士及诗书画家的参与创作,使紫砂器皿由实用工艺品上升为更加具有文化气息的艺术品,汉风吴韵就是它的精髓。《大彬如意壶》就是它的写照,《吴泾提梁壶》便是其演变证明。
            中国的传统文化范围也很广泛,有许多好的题材可以作为创作的元素。如紫砂茗壶,竹的题材被广泛引用于茗壶创作,用竹来寄寓高尚的情操,用竹来表达坚贞的气节,将竹视为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化身,亦用竹来修身养性,寄情于茗壶之中,是每一个紫砂艺人表现“竹”题材的追求和目的。
            例如“高风亮节壶”以四方十六竹壶身参差相间组合,节间生芽,参差错落,清朗高洁。巧妙搭配,细节有致,整体凝重端庄,浑朴雅致。壶身饰以缭绕的束竹,以简托繁,自然生动。束竹间攀生出竹枝,竹卷,贴饰竹叶,竹叶顺胥延伸,秀丽大方,刚劲有力,飘逸洒脱。壶流竹枝苍劲刚健,劲道十足,凌空飞渡,攀出自然,气势抱拔。寓情寓理,生动而富有灵性。壶把竹节顺畅简洁,便于执握,显示出手捏手塑的工艺特性。壶整体结合紫砂方器,圆器、筋纹器的手工工艺特点,自然结合,状物抒情,配合巧妙,浑成一体。盖与口的特点为增加层次,由动入静,藏拙而露匚,粗犷不俗,复而不杂,稳而不飘。整体气势不凡,内蕴动力,神韵交加,妙在通灵。该壶造型新颖别致,构思巧妙奇特,寓意深邃,立意鲜明,创意明了,工艺精湛,具有独特的创意风格,达到了紫砂竹型茗壶创作新的高度。
            宜竹、宜壶、宜人,壶人合一,壶竹合一,人竹合一,心境神态和容姿肌理合一,这就是所追求的最高精神境界。
            又如我所制作的“竹报平安”壶,就是在传统竹壶的基础上,把竹叶的造型贴塑得更为飘逸,除了使之生机蓬勃,竹叶飘逸潇洒的君子之风,还把壶把设计成圆玉形状,让人感到心旷神怡,年年平安如意。因此称为“竹报平安”。
            另外在紫砂创作过程中,还应具有自己的个性,已故著名大师顾景舟先生曾说:“在任何一样艺术行当中,一个有所成就的佼佼者,都一定会有独到一面的过硬功夫,表现在艺术和技巧的两个方面”。这是作为一个优秀紫砂艺人的必备条件,其中包含了创作者对历史、对社会的责任感,是在创作过程中对继承传统的提高,又是创作者融入主观精神及人格情操的体现,体现了创作者对文化、对生活、对历史、对现实的理解,所谓“方非一式,圆不一相,文岂传形,赋难为状”,只有在创作过程中付出真情实感,不论什么样的创作形式及造型,才能匠心独运,给人以美的享受和启迪。
            另外紫砂壶艺的造型不仅反映了作品的创作内涵,还突出了作品的气度,包含作者个性风格的表现,有的造型清秀飘逸,有的古朴敦厚,有的稳重明朗,有的甚至拟人化的造型,温润如君子,豪迈如丈夫,风流如词客等等。总之壶艺造型不管如何变化,都应当在创新设计实践中理念感悟,反映在自己作品的内涵里,这就要求我们每个壶艺制作者应该在紫砂壶艺创作的道路上不断探索和实践,多了解历史文化,多学习知识,使自己不断提高进步,增加创新意识,使紫砂更具生命力。纵观紫砂的发展,虽几经盛衰,但紫砂毕竟蕴育了一部灿烂的发展史,在其发展过程中,永远沿袭这一个主题,继承和创新,只有在传统的基础上不断创新,才能创作出更具生命力的作品,我们有理由相信,只要我们不断的付出真诚和热情,不断地探索和追求,我们一定会迎来紫砂文化的又一个春天。

        [相关链接]作者简介
            勇跃军,男,汉族,江苏宜兴人,中专文化,工艺美术师,系中国工艺美术学会会员;雕塑专业委员会会员;中国陶瓷协会会员;中国文化管理学会会员;江苏省工艺美术学会会员;中国宜兴陶艺名家。
        近年来,采用西洋雕塑技法与传统紫砂雕塑技法相结合的路子,创作了“唐宋八大家”、“渔家乐”、“八仙过海”等群体雕塑及“武圣关公”系列,作品多次在各种评比中获奖,深受海内外收藏爱好者的喜爱。
            鲍青,女,一九六八年生,工艺美术师,中国工艺美术学会会员;江苏省陶瓷协会会员;中国陶瓷协会会员;母亲为江苏省工艺美术名人、研究员高级工艺美术师张红华,一九八五年进宜兴紫砂工艺厂,深受其母亲的悉心指导,于紫砂深涯中获得了完美的先天条件。一九九二年赴中央工艺美术学院专业进修陶瓷美术设计,创作理念日益成熟,构思新颖,造型独特。作品以光货和筋纹器见长,线条生动自然古朴端庄、格调清心,每件作品施艺严谨,做工精致,细洁纯净,气韵天成。
        责任编辑:杨小薇
        • 中国紫砂艺术网版权所有Copyright©www.zgzsys.com,All right
        • QQ:529512899424753128
        • Email:fuwu@meishujia.cnbeijing@meishujia.cn技术支持:中国美术家网
        Processed in 0.092(s)   12 queries
        updat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