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

      吴培林:浅谈紫砂壶艺的创新与创作

      作者:吴培林 2010-09-17 17:26:59 来源:《江苏陶瓷》2004年4月期
        我们谈创作,创作是应该具备多种条件的,紫砂艺术的创作人员需要有传统的制作基础,要掌握美学的法则,要增强各方面的文化素养,其中包括文学、诗歌、书法、绘画等等,能经得起客观、公正评判的创新之作,随着时间推移,成为不朽力作是为数不多的,是难得的。创作不同于制作,制作紫砂壶,你只要到宜兴来拜师学艺,掌握基本操作要领,反复练习,重复制作,手巧一点,不出几个月,茶壶可以做得象模象样,就能成为一名制壶工匠。
          也许有人会说,供春和时大彬们,皆为乡间艺人,能读过多少书?陈鸣远等是否就掌握了美学法则?他们照样能创作出传世的经典之作,为人们所称颂、所膜拜,并代代传习模仿,经久不衰。不错,在他们那个年代,读多少书我们无从考证,然而他们对事物的观察和把握、对生活的体验和感悟,是可以从他们的作品中读出来的,更何况在紫砂历史的长河中,又有多少供春、时大彬、陈鸣远能够留下作为紫砂创造者的足迹。
          创作,顾名思义,创造之作,是开创性的,是别人没有做过,你做了,并经得起推敲、评判、为公众所认同的。创作要讲究有新的东西,首先内容要新,然后造型要新,如有装饰,装饰要新,造型和装饰都是为内容服务的。总之,创作要有新的题目,也象写文章一样,先撰好题目,展开讨论,讨论要围绕题意,要切题,切题的文章才能使人觉得言有所指,文有所用。 
          有了题目,有了所要表达的内容,在造型上还要从继承传统出发,但绝不是拿来主义,稍做改头换面,要有新的突破,不能随便拿一个传统造型,勉强加上你的想法及肤浅随意的装饰,你的自说自话:这是大象无形,大音稀声。象在哪里,声有何响,是要有所交代的,如缺乏这些起码算不上是成功的创作。
          在造型上继承传统,是指具备传统的壶的要素,嘴、把、盖、的、壶身要符合人体功能的需要,壶是用来泡茶的,要能实用,把手端拿方便,的子捏得起,壶嘴过水流畅;各要素间搭配合理,创作如果脱离了功能需要,就成了摆设,为陈设品了,那是艺术的另一个范畴。我们谈创作,功能要素是不可或缺的,那怎样求新求变,就是创作的难点,几百年下来,大彬菱花、菊花、水仙花等花瓣型;僧帽、四方、六方等方型;虚扁、印包、龙带、龙蛋等圆腹型,南瓜、松桩等自然型、仿古型。清代人曼生壶式,大亨掇只、仿古、掇球、汉扁、传炉、鱼化龙等。千姿百态,应有尽有,客观地说,现代壶艺造型在传统基础上要有真正新的创作是非常难的。壶的装饰同样是难题。历史上以陈鸣远为代表的自然型的装饰已经登峰造极。曼生壶的镶刻:“田家屋上,山窗依样”,依样画葫芦,内容与形式的完美统一,书法和刻功都不同凡响,呈现了紫砂艺术所特有的魅力和质朴的乡情壶趣。绞泥装饰是一种独特而神奇的现代装饰艺术,也存在一个切壶切题的难点,不能随便绞合几种不同颜色的泥料就称绞泥装饰艺术,绞泥的纹样要有所指,你绞的是山是水,表现什么内容,都是要考究的。壶型要为创作的内容服务,依据这一点,笔者在紫砂艺术的实践中,构思、设计、制作了荆溪十景系列壶,借此机会,选录几款呈于读者及同道中人,抛砖引玉,以探求创作之真谛。
          比如,荆溪十景系列壶之一的阳羡茶泉壶,以叶为壶体造型,壶面用绞泥饰成叶脉纹理,壶把为茶树枝干,壶盖为茶果,盖与壶面为叶中之叶,溶为一体。唐人杜牧诗录:“山实东南秀,茶称瑞草魁,泉嫩黄金涌,芽香紫碧栽。”茶叶为壶,泉丛壶出,茶香泉甜,相映成趣。
          陶都薪火壶,壶身饰火焰绞泥纹理,壶的为窑门洞曲拱,提梁为古龙窑窑脊造型。吴骞诗录:“金沙泉畔金沙寺,白足禅僧去不还,此日蜀冈千万穴,别传薪火祀眉山。”创作寓意:宜兴紫砂这古老的民间工艺美术,薪火相传,生生不息。 雪蓑壶,壶型为一垂钓的渔翁,壶盖为草帽斗笠型,壶身饰雪后将晴未晴,溪边垂钓图。清人徐喈凤诗录:“溪空云冻雪霏霏,何事渔舟独未归。隐隐白衣人把钓,茫茫素练浪冲矶,半身蓑笠忘寒暑,一色乾坤浑是非,此景从来难写照,云林谈笔或依稀。” 蛟桥夜月壶。壶身饰月夜水涟图,的为绞泥桥型,清人周启隽诗录:“长虹架月对风楼,影入清溪静不流`。
          太湖夕照壶,太湖水天相连,绞泥纹理似山非山,似水非水,用一圆圈表示西下的落日,把手为船梢型,一幅太湖夕照风景。清人王子卿诗录:“秋湖开玉镜,远水带长虹。” 一件完整的创作,无论从造型,从装饰应和内容是极为贴切的,浑然天成的。荆溪十景系列壶的创作,历经六个寒暑,造型和装饰经过反复斟酌和推敲,力求突破切壶切题难点。 考虑到壶艺的整体造型,局部造型,绞泥纹样,不能做到很具象而叫为抽象,也就是中国画大师齐白石先生所论,象与不象之间,现实的东西不可能照搬,照搬就不是艺术了,就成了模型。一点不象,就不能让人产生联想,就失去了艺术性及其趣味性。
          中国宜兴,紫砂壶从业者,据不完全统计2-3万之众,具有创作紫砂壶能力者也有好几百人,然而有能力者不等于每件紫砂作品就是创造之作。平心而论,相当部分充其量只能算手工艺品的制作。
          今天谈了创作这个题目,关于紫砂艺术,有内容的创新,也就是说题目首先要新,有造型的创新,有装饰的创新。因题目太大、太广,仅此一叙,难以盖全。但有一点可以表明,创作不同于制作,创作之中必定有创新。
        责任编辑:杨小薇
        • 中国紫砂艺术网版权所有Copyright©www.zgzsys.com,All right
        • QQ:529512899424753128
        • Email:fuwu@meishujia.cnbeijing@meishujia.cn技术支持:中国美术家网
        Processed in 0.088(s)   12 queries
        updat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