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

      周勤龙:紫砂壶方器的传承与创新

      作者: 周勤龙2010-09-17 17:27:50 来源:中国紫砂艺术网
        宜兴紫砂壶与文人结缘,与文化联姻,在喝茶养生,玩壶养性中,经历了明、清数百年的繁荣和兴旺,直到今天,己经进入了一个全新的鼎盛时期。纵观宜兴紫砂壶的造型艺术,都承载着厚重的中华古老文明,跳跃着民族传统文化的脉动,代代相传,生生不息。而且,鲜明地烙上时代的印记,彰显着地域的特色,在传承、创新、发展中塑造了数以千计的壶体形象和艺术生命。
            宜兴紫砂壶的造型是老祖宗留下来的非常宝贵的财富,也是我们年轻一代紫砂技艺人员的“传家宝”。就其类型而言,大家一般将它们分为仿自然型(花货)、几何型(光货卜筋纹型(筋瓤货)以及现代陶艺型。下面,关于紫砂壶光货中的方器造型的传承与创新,我从两个方面作简要论述。

            一、紫砂壶方器的文化传承

            紫砂壶融天地万物的形状,其造型有方、有圆,壶身、壶把、壶嘴、壶纽可以有多种不同的组合,线条处理有曲有直,刚柔相济。方型的紫砂壶,壶身是四方、六方、八方、长方、扁方,而棱角线或截面却是柔和的弧线,入方走圆,神采飞扬。可谓是气质刚强的猛士,曲水流长中寄寓侠骨柔肠。
            我观赏过许多优秀紫砂壶方器的珍贵图片和实物,如明代紫砂巨匠时大彬的《 六方壶》 ,清初郑荆玉的《 四方壶》 、《 坦然壶》 ,华凤翔的《 小汉方壶》 ,延璋的《 四方祥狮壶》 ,清乾嘉年间绿曾的《 描金六角莲子壶》 ,清末黄玉磷的《 瓤棱壶》 ,民国耀庭款的《 砖方壶》 ,当代顾景舟的《 雪华壶》 ,李昌鸿的《 青玉四方壶》 、《 一衡壶》 ,顾绍培的《 豹方壶》 等。作品的风格虽然各有个性和神韵,也有着不同的技法和功夫,但是,总体上不仅造型典重、比例匀称、制作工整,而且变化有度、型制悦目、各臻其妙,都是紫砂壶方器中的佳作。我都把这些名家的经典之作尊为学习的楷模,去琢磨、去研究、去实践,提高紫砂壶方器的文化品位和技艺含量。我以为这就是继承传统的一个十分有效的途径。继承传统,一是继承紫砂壶手工制作技艺,必须练就扎实的基本功。二是继承优秀的壶艺文化,提升专业知识和审美理念。紫砂壶方器是以线、面组合为基本要素。它的直线、竖线、肩线、角线、底线都属于线条范围,而线条又可分为单线、复线、凹线、凸线、粗线和细线。方器的造型规则要求“线条流畅、轮廓分明、平稳庄重、方中求呼我呷粼六钟壶峰少钟”为题娜方器紫砂剩钟”是古代打击乐器,青铜铸成。“钟”又有汇聚有意思,《 国语• 周语下》 就有:“泽,水之钟也”一说。现在也可延伸出钟情、钟爱的语释。我出于对紫砂艺术的件清有独钟”,将《 六方钟壶》 的设计从审美角度入手,利用立体造塾中水平线与垂直线带给人们的视觉感受,加强古代“钟”的六方体平直对比,从壶身的六方,到壶口、壶盖、壶纽的六方组合,壶嘴、壶把的气势上扬,以及棱角线到底部的舒展,形成了壶艺欣赏的视觉中心,扣人心弦的是线条,给人美感的也是线条。装饰的运用上,通过陶刻书、画,追求一种自然纯朴的简洁凝练之美。

            二、紫砂壶立器的艺术创新

            现在是二十一世纪,在紫砂壶造型的宝库中,有许多完美而丰富多彩的方器造型,孕蓄了紫砂壶的艺术风格和精神内涵,这依旧是主流。但是,我们在继承传统中要注重融入新的文化元素,包括创意、构图、精神和韵味,可以完善自己的设计构想,创作出新的壶艺作品。我通过对紫砂壶方器的观察,深探地感到一件比较好的作品,必须使器皿自己能够抒发艺术语言,给人以油然而生的亲和感。具体反映于三元素,即:形象、神态、气质,三者融会贯通,才能称为方器佳品。这诚然不是一种容易的事情,但是必须向这一方向努力。我探索方器的创新,主要吸收我国民间工艺中可以借鉴的东西,诸如青铜、玉器、石刻、砖雕、彩灯等,用立体构成的方式,嫁接到紫砂壶艺的造型上,以它的艺术语言表达作者的情感和创意。创新是紫砂壶方器在造就紫砂艺术个性化中延续生命,在蕴含时代精神中释放活力。例如我设计制作的《 年喜壶》 ,在造型的处理上,技法的运用上,,泥料的选择上,装饰的变化上,力求表达新年喜庆,美满祥和的主题。这件作品参加2008 年第十一届上海工艺美术大师精品博览会荣获了金奖。
            创新是紫砂技艺人员永恒的追求。只有强调作品的原创性,突出作者的主体意识,才能潜写自己的艺术人生。

        [相关链接]作者简介
            周勤龙,助理工艺美术师,1981年开始专业从事壶艺制作,1990年拜中国工艺美术大师李昌鸿和江苏省工艺美术大师沈蘧华为师,1993年进入宜兴鸿成陶艺有限公司,现工作于宜兴昌华陶艺有限公司,所制作品以方器见长,并深受国内外玩家所喜爱。

         
        责任编辑:杨小薇
        • 中国紫砂艺术网版权所有Copyright©www.zgzsys.com,All right
        • QQ:529512899424753128
        • Email:fuwu@meishujia.cnbeijing@meishujia.cn技术支持:中国美术家网
        Processed in 0.076(s)   12 queries
        updat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