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

      田园生活是我紫砂创作之源——《荷塘夜曲》、《双鱼提梁》系列创意随想

      作者:王杏坤2010-09-17 19:41:40 来源:中国紫砂艺术网
        从事紫砂事业二十余载,很多人问及为何会有如此源源不断的灵感,我笑答,灵感源于生活。 
        艺术创作灵感源于生活,这或许是老生常谈的话题,然而真理是永恒的,因此也就经得起被人反复提及、讨论和实践。因此,我们所经历的生活,在很大程度上塑造了我们的创作观和审美取向。而想要创作出有生命力的作品,就必须要扎根于生活的土壤,从各自熟悉、热爱的日常事物和大自然中去找寻灵感。 
        田园生活,早在《诗经》中就有广泛的描述,像《豳风·七月》这样的农事诗,实际上可以看作是后来东晋大诗人陶渊明将之推崇到极致的田园诗的前身。田园诗由陶渊明创立,并且发扬光大。到唐朝的王维和孟浩然那里,更是发展成为当时诗歌的主流之一,对文学届乃至艺术界影响颇深。就像王维,不仅作田园诗,还作画,因此苏东坡称他的艺术是“诗中有画,画中有诗”。 
        不仅是在文学上,我认为,紫砂创作中也有“田园派”。大多数花货紫砂作品都是从大自然中汲取灵感,以植物、动物的形态入壶,在逼真塑造动植物之形的同时,又是对自然事物的一次重新认识,进而加深对生命的理解和敬意。 
        我在创作紫砂花货的时候,以鱼和青蛙为主,前者的代表作是《双鱼提梁》,后者是《荷塘夜曲》。这其中最主要的原因是我从小在农村长大,屋后便是池塘,那是我童年生活的乐园。我和小伙伴见惯了河塘里的游鱼和稻田里的青蛙,那个时候,鱼儿在水中自由畅游多让人羡慕,而青蛙专吃害虫为民除害值得我们敬佩,所以,在它们身上,倾注了我童年的很多美好时光,我对这些动物的喜爱一如我对童年生活的喜爱,它包含了一种温情的回忆以及不可替代的情愫。 年幼的我,曾整整一下午一下午地在河边看鱼儿在水中游嬉,那些鱼儿的样子和情态,早已深入我的记忆,当我尝试着用手中的紫砂泥塑造它们的时候,不是我创造了它们,而是它们在紫砂泥中复活了,而我所做的,仅仅是把它们放到了紫砂壶上,在泥与火焰的塑造下,变为永恒。 
        我在花货紫砂壶的创作过程中,总结出了一些经验和浅见,在此愿与广大同仁和热爱紫砂艺术的朋友一起探讨、分享。 
        花货的创作,因其取意自然,所以,观察自然是首要条件。据说,一代花货大师蒋蓉就曾经长久地坐在荷塘边观察荷叶和莲蓬的静的袅娜和动的飘摇,揣摩在荷塘里的小生灵的一喜一怒,所以才会创作出如此传神的紫砂花货精品《青蛙荷花壶》。如果没有长时间地仔细观察,青蛙不会如此栩栩如生灵动可爱,而荷花也不会如此鲜艳欲滴娇美动人。观察是进行摹仿的基础,观察是进行创作的前提。没有经过仔细观察,创作出的东西就有可能失真,脱离实际,连形象都达不到,更遑论逼真和传神。想要在花塑器的创作中有所建树,首先要仔细观察自然界中的一草一木,达芬奇画鸡蛋的故事大家耳熟能详,世界上没有两个形状完全相同的鸡蛋,也没有两片完全一样的树叶。只有仔细观察,把握每一件事物的本质特征和富有意义的细节,才能达到逼真的艺术效果,所创作出的作品才会具有生命力。 
        其二是要反复多练,在不断实践的基础上提升自己的观察能力和审美情趣,追求精益求精的艺术造诣。想要塑造出逼真的艺术效果,唯一的途径是勤学苦练,没有捷径可走的。任何大师都有着鲜为人知的艰辛的学艺过程,可以猜想到他们一定是付出了比常人要多很多倍的努力才有了日后的丰硕成果。铁杵磨成针的故事并非艺术家的夸张,“台上三分钟,台下十年功”正是无数艺人学艺过程的真实写照。勤学苦练对于紫砂壶花器的创作来说尤为重要,如果无法逼真地塑造动植物的外形和情态,一把壶的艺术价值从何而来?紫砂花器的创作与绘画、雕塑相类似,要求有扎实的基本功,在此基础上才能进一步创作。只有在不断练习中,才能让自己的技术更加精进,才能塑造出栩栩如生的各种动植物来。 
        第三,要用艺术的眼光看待生活,看待自然,看待自然界中的一草一木。用艺术的手法再现自然,并非是对自然的纯然模仿,而是融入了艺术的审美与创造,表达了艺术家的选择和取舍。不论是想象与夸张还是抽象与概括,都是必不可少的艺术手法,都是艺术的真实,它建立在高度的生活真实之上,是对生活真实的一种超越。所以,在蒋蓉的《牡丹壶》中,一朵牡丹花不仅仅是一朵瑰丽馥郁的鲜花,而且还是古往今来诗词歌赋中所赞美的雍容气度,更是工笔画中极尽刻画的精致与华美,还是五彩紫砂泥所呈现出的蓬勃而美丽的姿态。以艺术的眼光看待生活,不仅在创作上有所裨益,更能培养一种审美的生活态度,逐渐练就审美眼光,提升审美情趣。 
        最后,也是极为重要的一点,那就是作为一个艺术工作者,你首先应该要热爱生活,要始终对生活保持着激情,对生活细微处的美保持着敏感,对生活和世界保持着热爱和感恩。只有当你把感情倾注于所要创作的东西,这样的作品才会生动,才会打动人心,才会有长盛不衰的艺术生命力。 
        面对如今的一点点小小的成绩,我感谢我所经历的童年时代的田园生活,那时尽管在物质上十分贫乏,然而却有最湛蓝的天空供人遐想,有一望无垠的稻田让人希望,有无尽的田园生活给人去拥抱。而这些,成了我今天紫砂创作灵感的不竭源泉。 

        责任编辑:杨小薇
        • 中国紫砂艺术网版权所有Copyright©www.zgzsys.com,All right
        • QQ:529512899424753128
        • Email:fuwu@meishujia.cnbeijing@meishujia.cn技术支持:中国美术家网
        Processed in 0.118(s)   12 queries
        updat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