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

      笑阳: 耕耘在民间文化的征途

        笑阳:原名石晓良,笔名笑阳,艺名一壶道人,号民间陶夫。中国散文诗 学会会员,江苏省作家协会会员。1963年生于江苏宜兴,1985年毕业于长沙炮兵学院。2001年军转自主择业,2004年创办江南文化艺术沙龙八面来风堂,从事文人书画和文人紫砂研究,喜收藏,广交友,倾心编撰《宜兴陶与文人画》系列丛书,承袭曼生文脉,首开“壶画禅语”探索,并开始涉足紫砂创意设计。所创紫砂作品立足传统,重视泥质,强调紫砂独特的文化韵味,形成自己独有的艺术风格,为藏家所爱。主持设计制作的中高档紫砂系列礼品,赢得众多商业名流和政界人士的青睐。2008年以来,同福建省南平市委宣传部、闽北日报社联合研究开发大武夷文化名家紫砂壶系列,影响空前。现为民间美术观察员,八面来风堂堂主,紫砂书画网艺术总监。

            笑阳,你敢如此评说陕西文人!

            笑阳最近策划、主办的那些民间文化活动事儿,在紫砂界风起云涌备受注目。再看那一摞摞撰写他的文章,就知道那热度决不亚于这个夏天奇特的高温。聚焦在笑阳身上的目光,可以用一整个车皮来装载,你莫说我的形容太过夸张,但凡看见那铺天盖地关于撰写笑阳和他主持的八面来风堂的文字和图片,就知道这形容已经相当谨慎。

            一直很想从全方位来为大家展示一个更加饱满、立体的笑阳,可落笔处,却恍若遍地珍珠反不知从何串起。而笑阳,是谁?方面大耳,阔口方鼻,体格魁伟,气质雍容,性如童蒙。坐在你对面侃侃而谈,两眼眯成可爱的弯月,就是这样一个男人有着弥勒的笑容、大将的坚韧。这样一个男人却朴实无华,扔在人堆里波澜不惊的一种朴素却能以深邃的目光穿透事物的表象,让你对他的印象入木三分,令人惊叹。

            在那个尘世放下繁华,人们都沉浸在紫砂世界的下午,笑阳就那么笑眯眯的坐在往来的人群中,用穿透力极强的眼神扫视这个城市的人以及这些人所带来的文化气韵。笑阳说,西安这个城市,不乏古城博大精深的文化底蕴,可当下缺少文化人。一路数来,能称的上真正的文化人真的不多……充其量都只是文人或画家。

            素来知道笑阳对文化的沉迷一天也放不下,但这口气未免太过。一个在猫耳洞写过情诗的退役老兵,一个喜欢过花花绿绿青年女子的朦胧诗人,曾被人评价为“眼光还算精到的鉴赏家和不太精明的收藏家,一个‘朱新建情结症’患者。”到底有什么样的雄心壮略可以横扫三秦大地,一棍子扪倒古都的文人雅士们?

            笑阳,究竟是个什么角色?

            笑阳,原名石晓良,艺名一壶道人,号民间陶夫,在艺术圈,他算得一个特殊的人,他并非艺术评论家或批评家,也不是纯粹的收藏家和经纪人,更不是书画艺术家。他给自己起了个名叫“民间美术观察员”,可他关注的民间美术,有百分之九十九是宜兴的紫砂陶艺和不太明确的当代文人画。

            在过去,常常听说某某投笔从戎而飞黄腾达,在笑阳恰恰相反,却是弃戎习文。20多年的军人生涯给他练就了使不完的韧劲儿,在猫耳洞闲看老鼠打架、写情诗博女孩子眼球的单纯给他造就了娴熟的文笔,优雅的才情。从老山前线回到驻地,因为这段不同寻常的经历和诗情结识了很多著名的诗人、书法家、画家,以一个“门外汉”的身份一不小心就闯进了艺术的大门。

            最初介入到书画圈子,笑阳其实并不那么感冒,他说:“当时对书画的概念并不清晰,《诗神》的主编要送书法给我,我还不要,那时对书法没有认识,从来没接触过。就是和河北书画院副院长江枫经常在一起的那段时间,也只是喝酒聊家常而已。”偏偏是这样,岁月的契机总是不断的把他朝书画圈子里推,部队将他从团宣传干事调到师政治部当新闻干事以后,有更多的任务必须接触书画家,后来就认识了著名的画家韩羽、钟长生、王怀骐、问雨、赵贵德、李明久等。差不多那时把全石家庄市有名的画家都认识了,或许这就是缘分。

            2001年,确定转业后的笑阳已经深深的喜欢上了书画,狠下心来放弃为官从政的前程,选择自主择业,建立八面来风堂几乎是意料中的事。这个时候,他开始有更多的时间去接触到更多书画名人,并且开始有意识的去收藏,有人曾说:“倘若将笑阳收藏路上的一个个故事都编辑成书,这本书估计会成为一个人在人生辉煌的背后用执着与痛苦来照亮后人,激励后人的成功著作。”2001年的一个地方画展上,笑阳的一句外行话,引来某著名山水画家的尖刻批评,说他尽管如此喜欢绘画却对书画无知到这种地步,真是白混了。这严重的刺激了满腔热情的笑阳,但也激发了他投身到文化艺术研究的决心。恰逢那时与和尚画家一空山人成为知交,两人一同走南闯北,拜师访友,化茧成蝶,用这个来形容此时的笑阳再合适不过。

            笑阳,寻梦般的文化苦旅

            笑阳说:“我梦想飞,即使我是鱼,我是会飞的鱼。”在笑阳的寓言录里,有这样一段话:“蝶很美丽,因为她在蛹乐窝里的彷徨中获取新生;珍珠很美丽,因为她在贝痛苦的坚持中获得新生。笑阳和八面来风堂犹如蛹和贝,在蛹乐窝和贝痛苦中获得新生。”

            一千多平米的“八面来风堂”,两侧的走廊上挂满了功力深厚、风格各异的中国画,近百平方米的展厅里,四周的墙壁上也满是名家画作,中间的展柜摆设的则是笑阳这十来年收藏的一百余把珍贵的明清时期名家制作的古旧紫砂壶和多个古陶罐,其他各种奇书字画、名家陶艺、古董杂件琳琅满目,散发着浓郁的文化气息。

            这是一个融中国画与紫砂为一体的文化艺术沙龙,被誉为文化艺术沙龙江南第一家。2002年就开始研究紫砂书画文化艺术的笑阳,废寝忘食,完全沉浸在紫砂艺术和文人文化的结合当中,在今天,很多人说笑阳几乎功成名就,在业界颇有影响。然而,在笑阳的心里,却是痛和苦楚的。他说,内心一直有四个深深的矛盾,正是这难以权衡的矛盾,让他痛并快乐着,坚持并奋斗着。

            艺术先天不足 后天努力弥补

            前几天,笑阳举家前往驻江阴某炮兵团一连,去看看当年种下的因有没有结出理想的果,那时在这里策划的文化教育体制改革,以新的方式鞭策连队战士如何成为一个有文化的人,事隔多年再次亲临现场,感动和回忆纠结在一起。在这个世上会遭遇很多的人和事,从相遇到离散,笑阳看惯了、也厌倦了,从弃官从文到挥金藏宝,从以文养文到以藏养藏,笑阳经历了太多的波折和磨难,再次回来,看到战士们崭新的生活及文化气息,为自己当年插下的柳如今长成的荫欣喜不已。

            如今的笑阳,深深感到艺术的先天不足,需要后天的努力弥补,他斜背着一个不太时尚的布包,不断上路,在路上,他看太阳上山,也看太阳下山,他曾笑称,从宜兴县城到丁山(属于丁山的一个镇,紫砂陶的原产地),他往返了两万五千里,而此路还将不断增长。他的足迹却不仅仅局限在江苏宜兴,这一路,他走的艰辛也走的幸福,他与许多书画名家对话,与许多紫砂艺人面对面交流。这样的一路走来,他成就了畅销全国的《大丰谈艺》、典藏《朱新建国画》,在《宜兴广播电视报》开设《阳羡典藏》专版,并组织“全国百名著名画家画太湖”活动且出版了《太湖情缘-全国百名著名画家画太湖》画册,如今他又不断组织各种文化艺术沙龙活动,探讨紫砂门事件,挖掘民间紫砂艺人……

            蝶变成蛹需要很大的勇气,贝壳成为珍珠需要痛苦的过程,这里面艰辛只有笑阳最清楚。笑阳以直面人生的勇气,选择了一条自己的路,艰难曲折的文化苦旅他也不过一笑而过。此时的笑阳无论多难,也不过抿一口红茶,继续当代诗人与画家的联姻之旅……

            投入与付出超越当代其有职称和头衔的“十个大师” 社会关爱和理解却不足“十分之一大师”

            结果是别人看得,过程是自己享受的,懂艺术是一个艰苦的过程,只有自己付出才能理解其中的道理,笑阳说,自己的第二个矛盾是自身投入与付出已经超越了当代的十个大师,但得到的社会关爱还不及一个大师的十分之一。我们这代人都缺乏价值取向,缺少时代价值观,对生命的态度比较淡漠,很多时候,物质的需求大于价值的需求。在很多中国书画作品里,看不到核心价值,在艺术创作中,出现迎合市场为主要目的,看起来适应了当下的时代,但实际上没有历史观,脱离了民族的根源,缺失文化和价值。

            比如新近接触到的一个上海干部,喜欢收藏,也读过不少书,但是即使这样对文化和和艺术的理解还是有相当的差距。在当下,收藏队伍主要集中在官员、财富拥有者、企业家,而那些对文化和艺术具有相当理解并深刻认识的人,却并没有钱。这是一个很大的矛盾。

            这个时代是一种快餐文化,很多时候看起来很热闹,虽然这看起来没什么不好,但也没什么 ,不值得提倡也不值得反对,没什么意思。这个社会,竞争是繁荣的一个重要方面,所以你也可以常常看到争到“头破血流“的事件。但这和真正的价值观无关。

            举个例子,就好比是你把袜子卖到光脚的非洲,虽然袜子很好,但并不被需求。当然一旦有人尝到了穿袜子的甜头,那么袜子的市场就会逐渐被打开。但这个过程确实相当艰难的。目前中国的收藏市场就是这样的,你投入很多的精力付出很多的努力却未必会得到理想的被重视,这是个矛盾,存在并且合理。

            播种本土的滋润与当下媚俗的人文环境    

            自古以来,文人雅士都会以参禅、品茗的方式来自我洗涤内心 ,而壶、茶在参禅过程中中起着媒介、载体和滋养等功效作用,所以宜兴早期的壶、茶,因有文人的参与而成为了历史文化的经典,比如东坡书院其实就是当时文人参禅雅聚的文化艺术沙龙,相似于今天的八面来风堂。

            而今天,传媒更发达,人们可以通过很多种方式来交流聚会,利用电视、网络、报刊等等来传播思想,但像八面来风堂这样的文人墨客雅集的处所却依然得到越来越多的青睐,都市中,人们还是追求一种心灵的净化以及面对面交流的惬意和轻松。

            而笑阳起初决定建立八面来风堂的初衷倒并非在此,就陶文化历史而言,紫砂文化本身被得道的高僧高士们赋予了诸多深厚的文化底蕴,但流传至今,社会发展的脚步将传统的文化甩在了脑后,一些所谓紫砂文化的虚假广告一方面将紫砂对地位提高了,一方面却掩盖了紫砂文化本身的内涵,变成疯狂追求商业价格而非紫砂本身的文化内涵。

            随之而来的职称泛滥让很多紫砂陶艺创作者无暇安心研作,目前,教研机构机制都相对不完善,缺乏对紫砂学术性课题系统的深入研究,教授方式不开放,依然是师傅带徒弟的传统劳作模式,这些都窒碍了紫砂艺术的发展,对此不利于紫砂文化研究与发展的扭曲现象和市场假虚空的现象,笑阳痛心疾首,他渴望建立一种模式,提供一个场所,让紫砂和书画相结合,让研讨交流更便捷顺畅,他愿意做一扇敞开的大门,迎接四方宾朋。

            面对混杂的紫砂陶文化现象,笑阳以及他的八面来风堂做了大量的梳理工作,从文学名著到书画经典,从古玩赏析到文化溯源,从宜兴地方志到地方历史资料,都做了详尽的整理和考证,以此来确定自己研究、宣传和思考的方向,以文化精神从文化认知度深度来传播有针对性的文化艺术。奠定这些以后,笑阳和他的八面来风堂开始不断的采访江南大才子朱新建以及更多的外地文人,引导外地书画文人介入紫砂文化,也让紫砂人更多的接触到外地的书画文人,宜兴这块特殊的土壤,以其厚重的文化积淀让八面来风堂深深扎根。

            我曾问笑阳,如果离开宜兴会怎么样?他不无叹息的说,我离不开这里,宜兴才是养育我的内心核心价值的地方。离开这里,我就好像鱼儿离开了水,当下恶劣的人文环境也逼迫我必须留在这块土地上去做更多的事。我要让更多文化名流愿意到宜兴来,愿意来了解宜兴的紫砂陶文化,并让他们在宜兴得到敬重,而他们的相对高雅的文化艺术也会为宜兴的文化艺术精神做更多的补充和提升。倘若离开其中任何一个条件,都是不行的。在当今这种浮躁、抄袭、模仿成风的时下,八面来风堂作为一种诗画合璧的现象,一种研究下去就可以对自己民族精神文化有足够勇气去自信的相互渗透和交流是多么难能可贵。

            如今,笑阳用了近20年的时间,典藏了当代几百位著名书画家的作品几千余件,其中以朱新建、钟长生、问雨等作品为多,仅朱新建创作鼎盛时期的精品就有近千件之多。八面来风堂开办5年多以来,韩羽、沈鹏、程大利、范杨、刘仁刚、杨春华、常进等人作品也相继在八面来风堂留藏。

            坚守文化本源与文化商业运作

            然而,就民间美术今天的衰势而言,它其实是在社会经济结构和精神世界裂变中,缺乏大国繁盛之后对中国时代文化的再认识。笑阳说,坚守文化本源,追寻内心的核心价值,以积极、乐观、自信的理解方式来从事民间美术事业。

            在今天,中国民间美术不乏生机,宜兴紫砂陶艺在今天繁荣昌盛,但名利可以淡,责任不能淡,他坚持以一种审慎的态度来观察民间美术,作为一个企业,更不把那种追名逐利的东西作为目标去追求,要寻求发展,更要把名利看淡,脚踏实地,把每一块烧饼做好。

            笑阳认为,揭示人们内心深处令人动情的作品才是艺术,这么多年,他坚持收藏那么多他看好的书画名人和紫砂艺人的作品,不为了买卖,只为了品鉴,我说那您靠什么养活八面来风堂呢?他无奈的笑,以藏养藏,以壶养壶,其实我每年都会有大量的订单做礼品这一块,我自己也会做一些壶。但本真的东西,我还是愿意以民间美术观察者的身份去探讨一些文化本身的问题。当年举债盘下的这个房子来建设八面来风堂,并掏钱不断买下这么多的作品,我只是想付出更多的努力来关注文化这件事。

            今天的笑阳依然会坚守本土文化,在这里开垦播种,精心耕耘,然后到外埠去开花结果,他说,这是很重要的一条道路,他愿意做一个文化的先驱,以后天地不断努力去弥补先天的不足。在很多次的谈话里,他讲到朱新建,讲到吴冠中,讲到李小山,讲到老子、孔子、庄子到苏东坡,一个个如数家珍,看得出来,他们对他的影响非常大,看得出来,他对文化事业孜孜不倦的追求。

            在许多次谈话里,笑阳最少说到的就是他如何去赚钱,如何营销做紫砂礼品市场,仿佛这并不是他关心的。那只是他自然运作着的一个生存之本,他的视野更广阔,他的心胸更深远……

            也就是这样,关注他的人越来越多,他一不小心做起来的紫砂礼品生意却源源不断、生意兴隆。

        • 中国紫砂艺术网版权所有Copyright©www.zgzsys.com,All right
        • QQ:529512899424753128
        • Email:fuwu@meishujia.cnbeijing@meishujia.cn技术支持:中国美术家网
        Processed in 0.062(s)   12 queri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