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

      茶和紫砂壶

         古人云:“天下有一良知足矣”,而对茶人来说,已经拥有了两个“良知”,这就是茶和紫砂壶。
          从事茶叶的销售工作多年了,一直在茶和紫砂壶的文化地道里周游穿行,我发现在天下茶人的眼里,茶叶一直是他们的一个梦、一个结,一个梦魂牵绕的红颜良知,而紫砂壶则是他们心灵的寄托,是他们梦想出色的源泉,是他们暖心慰骨的朋友良知。古人云:“天下有一良知足矣”,而对茶人来说,已经拥有了两个良知。茶和紫砂壶发展了中国的茶文化,健康的体魄、和谐的心态与茶人幸福相伴,时常将喝茶之幸福流于言表。
          我国宋代有一位爱喝茶的徽宗天子,他也许是在百忙之中写过一部《大观茶论》,饮茶之风言传身教,茶亦由此从贵族走向了民间。而明代是个胸胆开张、元气淋漓的时代,开国天子朱元璋一声令下,以龙团凤饼无益于国民生计、助长豪侈风习为由,在洪武七年,将茶饼改为散茶,历史没有记载这位朱天子是否精于饮茶之道,但中国饮茶却因此柳暗花明,另辟门路,大壶大盏退至一边,宜兴紫砂壶迅即被众人所青睐。
          民间茶人固然没有天子的福气,但他们比天子自由、幸福得多。有一幅名画《玉川煮茶图》,画的就是诗人卢仝在修篁与蕉叶下执扇候火、悠然煮茶的情景。茶圣陆羽也经常文火细烟,小鼎长泉,这里的一脉茗香被他记其实他的《茶经》里,这种喝茶的方式也许是陆羽时代最美妙的境界了。大文学家苏东坡对茶和壶也情有独钟,他官可以不做,甚至文章可以不写,而茶不能不喝,提倡“饮茶三绝”,即品茶须阳羡茶,水要金沙泉,壶须紫砂壶。后来在制作紫砂壶的宜兴,传承着一种叫 “东坡提梁壶”的款式,上镌“松风竹炉、提壶相呼”之句。喝茶的人都愿意相信,苏东坡恰是有了这三绝之宝,才感叹一声,从此客居宜兴,买田种橘品茶写文章,不亦乐乎?清代乾隆天子弘历,嗜茶如命,“君不可一日无茶”的故事也在民间广为流传。
          现在的人们跟着糊口节奏的加快,追求健康雅致和享受糊口的越来越多,喝茶、品茶风靡大江南北,让茶和壶再一次走到了历史的前沿,爱茶的人们喜欢壶,喜欢壶的人更爱茶。宜兴紫砂壶泥料独一性、泥质的色彩、工艺的高低、外形的大小都让喝茶的人知足得“别无所求”了,他们简朴从容的品味绿茶、风度翩翩的品味红茶、沉着老练的品味乌龙茶、现代时尚的品味普洱茶……,《茶经》指出“茶性俭,作为饮料,最宜精、行、俭、德之人”,喝茶产生了中国的茶道文化,形成了以借助喝茶来修炼身心、体悟大道、晋升人生境界的茶道精神。1996年正大团体在中国涉足茶叶领域,在四川千年贡茶基地蒙山投资兴建了正大高山乌龙茶园,为调研所产茶叶之口味,将正大高山乌龙茶送到了正大相关企业品尝,开封正大的魏桦山总经理是台湾人,对茶叶情有独钟,且对其品质级别鉴定相称精晓,有了正大的好茶,为了选一把合意的紫砂壶,休假时专门从开封到宜兴,他所追求的,除了那一脉茶香和茶人的精神寄托,还有作为高层治理者不断改进的人生立场。
          回想起去年在杭州茶叶博物馆参观时,看到了那一排排黑苍苍的紫砂老壶,也不知道这样的紫砂老壶侍侯了几代茶客,暖和了多少从风雪驿道而来的寒士,抚慰了多少潦倒失意的心灵,承载了多少普通人的欢愉和惆怅。紫砂老壶敦实朴厚,垢面无华,饱尽沧桑,与茶客肝胆相照,与主人休戚与共、浮沉相依。看到壶身上点缀的诗文,想到喝茶人清淡的糊口当中肯定有出色风雅的章回。明清时代的文人雅士,与壶为友,以茶相伴,品着他们喜欢的香茗,便有了山水和彩霞、虚静与空灵;有人能喝出刀光剑影、兵戈铁马;有人却喝得行云流水、风调雨顺。茶可雅志,壶可行道,那一脉悠悠的苦中回甘,滋养着他们恬淡的人生世界。
          茶与紫砂壶的合鸣,演绎着中国传统的茶文化很和现代文明的和谐共处,彰显着为糊口得更加夸姣而尽力拼搏的出色乐章。品茶、赏壶,成就了自身的涵养,养成了善于总结、分析的习惯,到了“满意常乐”境界,品味茶叶的苦尽甘来,回味回甘人生的过程和分享成功的愉悦,喝茶为了健康、清和、舒适、返璞归真,一壶香茗,带着她的自然、健康,文明,茶人的身边布满了亲情味,茶和紫砂壶让茶人身心愉悦,清心雅志,在恬澹宁静中,时间积淀下了财富和贵重的人生阅历。
          暮然回顾回头,自己身边的“红颜良知”和“朋友良知”似乎正在分享着我的幸福和快乐,愿更多的人拥有“天下良知”,让更多的人喝茶,让更多的人喝茶幸福!

        • 中国紫砂艺术网版权所有Copyright©www.zgzsys.com,All right
        • QQ:529512899424753128
        • Email:fuwu@meishujia.cnbeijing@meishujia.cn技术支持:中国美术家网
        Processed in 0.065(s)   12 queri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