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

      捏壶,人生最精彩的“意外”(阳羡争流)

         与紫砂泰斗顾景舟的这张合影老照片,是工艺美术师张彩英最珍贵的一段回忆。这张照片摄于八十年代江南的深秋,张彩英在左,顾景舟老先生在右,身后的芭蕉和面前的花树已显露出枯黄。年岁如花的张彩英微笑着挽着顾辅导的胳膊,而顾辅导则着装依旧蓝布帽、中山装,俨然一副父亲的模样。每每翻看这张老照片,泪花也总是不争气地如珠碎玉裂般滚落在张彩英的心头,勾起串串回忆。

          张彩英素来性格豪爽,行事从不扭捏作态,如果不是操着一口外乡人无法理解的吴侬软语,相信很多人不会把她当作南方的紫砂女来看待。这样的性格,连张彩英都怀疑自己是否能够从事紫砂陶艺这份需要极其安静和耐心的细活。

          所以当不满二十岁的张彩英如同生长在陶都宜兴的诸多年轻人一样真正走进紫砂殿堂的时候,她心里更多的是茫然。无论什么时候,张彩英都不会说,她是一个天生就对紫砂感兴趣的人,她也不清楚,在这条路上她能走得多高多远,那时的她想都没想过。用她自己的话说:“这真的就是我人生当中的一场意外,我不知道自己是否能够胜任,但却必须接受,不管我喜不喜欢。”不过,值得庆幸的是,七十年代末的紫砂工艺厂,大师云集,激情澎湃,艺术大染缸里格外活跃。张彩英被分配到了紫砂花货名家高丽君的门下,在师傅高丽君的身边,还有一群与她同样如花般年龄的师兄弟们,学艺的日子并没有预期的那么枯燥,反而是获得了扎实的壶艺制作基本功。之后的若干年,张彩英学习、创作、深造,作品逐渐被社会所认可,她对紫砂壶的兴趣也与日俱增。

          翻开张彩英的获奖年表,从2000年末开始,张彩英迎来了她艺术创作的春天。这年的11月,她的“福慧壶”获第二届中国(国家级)工艺美术精品博览会优秀奖,此后的每一届博览会,张彩英都有收获。“圆英壶”、“掇英壶”、“风韵壶”、“艺趣天成壶”、“圆韵壶”、“谦和壶”、“天长地久壶”、“豁达壶”、“九九鸿运壶”等等,从优秀奖到金奖,几乎摘得了所有的奖项。更有诸件作品被各地博物馆收藏。例如“丰韵壶”同时被无锡市博物馆以及天津市博物馆永久收藏,“合欢壶”被北京紫光阁永久收藏。2007年,“金猪纳福壶”获得首届东方工艺美术之都博览会金奖……

          创作愈发成熟的张彩英,其作品不仅屡屡获奖,在各种杂志报端上,也时常有张彩英作品的身影。“艺趣天成壶”,是手工技艺的最高境界。这把壶,就如同张彩英不加修饰与雕琢的性格,也如同一汪清澈的泉水,简约,却充满了魅力。壶身上铭刻的“豁达”二字,加之紫砂固有的柔情,亦如同张彩英本人一般,豪爽的个性却也自有一种别样的优雅风韵。“三足源泉壶”,将抽象的心灵想象具象为茶壶。看着这把壶,眼前自然浮现这样的情景:不知哪个闲心者,于平静的泉水边,随手丢下了一粒石子,立刻,泉水荡漾开去,石子丢下的位置溅起了一颗大大的水滴……俯视张彩英的这把“三足源泉壶”,看到的就是这样一种画面的定格。壶盖与壶口便是那荡起的涟漪,壶钮是被溅起的水滴,似乎一不留神就会跳离泉面,在这留与去的瞬间,张彩英拿捏得恰到好处。

          “龙珠壶”与“卧虎凤阁壶”是张彩英性格的真实反映,均有气势磅礴之势。“龙珠壶”,将“双龙戏珠”的情景融于壶中。壶嘴与把为龙形,均于龙头处作细致描述,平滑的壶盖中间高高耸起的部位顶着一粒浑圆的火珠,壶身亦为圆形,与钮呼应,圈足底,壶颈一圈宽带装饰,打破平淡。而“卧虎凤阁壶”则采用了虚与实的结合手法,抽象的凤头、凤尾,尽现了凤之飘逸潇洒,具象的兽中之王,则将老虎华丽完美的外形与刚毅彪悍的气质表现得淋漓尽致。虚实相间,阴阳相辅,力与美的整合,道不尽的是壶中的日月乾坤。

          从当初进入紫砂厂对自己的不确定,直至后来的脱颖而出,再到现在的自信满满,踌躇满志,有两段经历不得不说。

          1981年,张彩英进厂刚满三年,学徒期结束了,她被分配到了厂紫砂陶艺陈列室。陈列室中聚集的俱是历代佳作,其中不乏当时的制壶大师,如顾景舟、蒋蓉、汪寅仙、徐汉棠、徐秀棠、鲍志强等大师的代表作。不仅仅是对于张彩英,对于每一位制壶从业者来说,这里都称得上是壶艺佳作的圣地。如此得天独厚的环境,张彩英当然不会放过学习取经的机会。这里,给了张彩英壶艺创作最充足,最肥沃的土壤。

          1987年,张彩英随陶瓷公司到北京办展。在这个古老的文化中心,张彩英对古建筑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故宫、十三陵等地方是张彩英空闲时最常光顾的地方。开阔了眼界的张彩英不再满足于只待在工作室里的苦心钻研,她抑制不住想要继续深造的心。于是同年,她只身再次来到北京,参加清华大学张守智教授开办的造型艺术班,她求知的心再次得到了满足。从她所创作的“天鹅壶”、“春竹壶”、“福慧壶”、“丰韵壶”、“明月提梁壶”、“情趣壶”、“方圆茶具”等作品中可以看出,她在技艺以及审美方面的进步已经显而易见。

          从艺的三十余年历程,对于大多数人来说是一个久远陌生的数字。但是,对张彩英来说,这三十余载春华岁月实在不能算长久,因为她的创作热情从未因为时间的久远而有丝毫地减退,相反却更加地高涨。如今在宜兴紫砂厂内,张彩英依然是声音最响亮,笑声最爽朗的那位。但是,到现在她都不知道她是何时接受了三十二年前的这个“意外”。张彩英说:“这个‘意外’精彩了我的一生。”

        • 中国紫砂艺术网版权所有Copyright©www.zgzsys.com,All right
        • QQ:529512899424753128
        • Email:fuwu@meishujia.cnbeijing@meishujia.cn技术支持:中国美术家网
        Processed in 0.119(s)   12 queri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