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

      千年紫砂史话:紫砂壶与文人之缘

        紫砂壶的妙处不仅在于它能够使茶保持香俨清醇,还因为它具有天然的泥土味道,隽永的书香气,无论是观赏把玩,还是啜吸品茗,质感都特别好。一把小小的茶壶包容了诗、书、画、印等文化艺术,也就无怪乎文人雅士对它宠爱有加,并赞它“温润如君子,豪迈如丈夫,风流如词客,飘逸如仙子,廉洁如高士……”。
         

          历代文人对紫砂壶的吟咏从未停歇。大学士苏东坡的老师欧阳修的诗里面就很明确地写到:喜供紫瓯饮且酌,羡君潇洒有余情。苏东坡自己更是“砖炉石铫行相随”, 不管到哪里,都带着砖炉、石铫,兴致来了,随时架火烧茶。湖北襄樊的米公祠里面有一幅很大的对联是米芾的真迹,上联是:阳羡春茶瑶摇草碧,下联是:兰陵美酒郁金香。明代着名书画家、诗人徐渭在《某伯子惠虎丘茗谢之》中写道:虎丘春茗妙烘蒸,七碗何愁不上升。青箬旧封题谷雨,紫砂新罐买宜兴。却从梅月横三弄,细搅松风灺一灯。合向吴侬彤管说,好将书上玉壶冰。
         

          又如文徵明的《是夜酌泉试宜兴大本所寄茶》这样写道:醉思雪乳不能眠,活火砂瓶夜自煎。白绢旋开阳羡月,竹符新调惠山泉。地罐残雪贫陶谷,破屋清风病玉川。莫道年来尘满腹,小窗寒梦已醒然。
         

          文人把茶与紫砂作为生活中最美妙的东西,他们的生活因为拥有这些东西而更有品位。
         

          明朝万历以后,紫砂工艺进入了一个繁荣期,文人越来越多地参与到紫砂的发展中来,制壶名手和文人雅士的交往日趋密切,如时大彬与娄东(今江苏太仓一带)诸名士,徐友泉与宜兴吴氏等。而陈鸣远游历所至,均受到各地文人名士的好礼相待。当时众多的书画大家也对紫砂爱不释手,纷纷到宜兴定制紫砂文玩茶具,如项元汴、赵焕光、董其昌、蒋之翘等。

          到清中期,当时的溧阳县令,着名的书画家、金石家,西泠八家之一的陈曼生(陈鸿寿,1768—1822,字子恭,号曼生,亦号种榆道人),亲自设计茗壶款式,交由制壶名家制作,然后又每个式样自撰提铭,并亲自执刀或由门下幕友镌刻在壶身上,这就是着名的“曼生十八式”壶,首开了文人直接参与砂壶设计创作的先河。陈曼生从承前启后,继古开今,对当时及后世的紫砂发展起了极大地影响作用,是推动和促进紫砂造型设计创新、丰富书画装饰内涵的一代大家。

        • 中国紫砂艺术网版权所有Copyright©www.zgzsys.com,All right
        • QQ:529512899424753128
        • Email:fuwu@meishujia.cnbeijing@meishujia.cn技术支持:中国美术家网
        Processed in 0.081(s)   12 queri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