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

      制壶过程中的问题

        制壶过程中的边脚泥如何处理?是废弃或者攒到一起继续使用?
        答:可以继续使用,不会受影响。如果壶做到一半的时候出现差错(比如掉到地上摔扁了),这个没干的泥还能不能再次使用?答:仍然可以使用,但这样的状态一般不会出现,如果出现了,从另一点说明此人作壶不用心!泥料含水率在什么范围内才可以做壶?答:含水的问题没有测算过,但打泥片时以不粘“搭子”为主,作明针前也要适当掌握干湿度,不然没法篦,总之,对泥性的掌握是做壶人的基本要求!所谓的“脂泥”是否和做壶的泥同一种泥?答:脂泥就是用作壶相同的泥条水稀释成糊状,用于结构部件粘结之用。半成品壶如何保湿?如果干燥的话,可以喷水加湿吗?每个做壶人的泥凳边都放着一个大瓦缸,就是用来存放半成品的,有利于保湿。如果太干了应该可以喷水的。一般没有做好的壶坯,都会放在一个缸中封闭,防止水分蒸发;在做壶时,由于受温,壶坯会失水,不利于壶的制作,需要补充,即采用喷壶表面喷湿,还有用湿毛巾包裹,另外,还有用塑料膜的等等!不同泥料的壶坯烧成需要不同的温度,同种泥料在不同温度下烧成状态也不同。请详解泥料与烧成温度的关系?对于没做过的泥,要先做一泥片,放在窑里烧,看看那种温度是否可以烧出"水色",不行就换个温度在烧,基本上要试到看起来"润",下一批壶就按那个温度烧 一个窑中间上,中,下的温度也不同。想了解烧成温度,就要了解泥料结构,和泥料所物质的量,它含的是什么!烧成对于一般的理解来说,就是氧化窑烧制的居多!其实,氧化还原,或还原烧则懂的人很少!一种泥料制得的壶,再三种温度下,就会有三种不同的颜色显示,其成分较为复杂。对于现代使用的“电窑”和以前的“柴窑”、“煤窑”差别在于没有明焰,相对来说不消耗窑内氧气,是否也会有“氧化还原”的现象出现?如果有,那么泥料烧成后的状态有什么区别(相同泥料相同温度的前提下)?用电窑是不会有“还原”的现象发生!在新出炉的上(一般在内部)经常发现有白色粉末状物体。这是什么东西?有什么作用?石英粉、石英砂,耐火材料1750度,多用于壶口与盖子防止粘连,在烧制中可起到“抗收缩”作用,还可以打磨研口!石英受高温会发生膨胀,有抑制收缩的作用!应只限于壶口部分,一般有的也很少用!多用作研磨壶口,就是将烧好的壶,在壶口处沾湿,抹上金刚砂,反复拧转壶盖,起到研磨的作用,使壶口更平整!“二次烧成”?出于某种理由(泥料变形大,试验~~~)等原因,先用较低的温度烧,出炉后进行整口等,然后再二次烧成。原来的窑人工控制率低,所以对烧制非常地讲究,做壶人对窑工也是很尊敬有嘉,现在的推板窑,电窑,煤气窑,可以用温度有效的控制,可以相对重复烧几遍,并且还可以修整!二次烧成的产品和一次烧成的产品,泥料的外观、手感和显微细节有什么差别?显微的效果,没有尝试过,作为玩壶,还是要重在直接的感官!手感也只有各自的体会,差异不应太大!最大的差别,是“泥色”的变化,温度高的色泽会相对深于温度低的色泽,其色差非常明显,但不可超过此种泥料需要温控的上限或下限!陈腐时间的长短,对于泥性有什么本质的影响?泥料的陈腐是必要的程序之一,也称为“养土”,还可以叫:“困料、困泥”,你开可以称其为“醒泥”。其实不仅仅是紫砂,其他的陶瓷陶器,也有这样的程序!可以减少成型中的皴裂,还可以是内含物中的有机物质“氧化分解”,是质地更有韧性!好的深矿料,无需很长时间的陈腐,壶经使用后也会温润的很!一般浅表矿料,在陈腐也很难达到非常温润的效果!并非时间越长越好,而是矿料的优劣决定一切! 深层的矿肯定比浅层的矿质量好?为什么?这也是现在炒作所谓“底槽清”的原因吗?要说为什么,那就要说到内含物的不同了,比如简单的两点,第一、深矿料比重要稍大些,而浅表矿料要稍轻些,第二、直观感觉深矿料蜡质感强,而前表矿料干涩;若在具体就要剖析结构了!这和“底槽青”没有关系,所谓“底槽泥”,就是一种紫泥,其实也用不着炒!什么是黄金段和墨绿泥?名字是人为加上的!所谓的“黄金段”,是目前市场上流行的对一种“段泥”称谓,严格地说是“段泥的一种”!墨绿泥,是紫砂工艺厂的调和泥料,但现在市场上的墨绿泥,也多为调入了少量“氧化钴”的产物!!!研究泥料对于喜欢壶来说,是另一个科目,对于一个刚介入紫砂壶的朋友,过早的研究泥料,容易陷进去,建议:还应该以多看壶的风格状态,美感表现为主导!

        • 中国紫砂艺术网版权所有Copyright©www.zgzsys.com,All right
        • QQ:529512899424753128
        • Email:fuwu@meishujia.cnbeijing@meishujia.cn技术支持:中国美术家网
        Processed in 0.089(s)   12 queri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