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

      初试紫砂壶,紫砂壶知识入门

        今天下午,顺路到了马连道。
        虽然一直用瓷壶、样式漂亮的玻璃壶来泡普洱、铁观音,缺少紫砂这被誉为“第一茶具”的家伙,总觉得一直不能领悟茶艺的全部乐趣。
        到了那里决定尝试一下买把紫砂壶。
        以前对紫砂壶好像一直有成见,觉得不上百上千的壶就不能叫紫砂,就跟大碗茶的碗其实是一个档次的东西,对紫砂知识的茫然,也让我望其门而不敢入。
        在马连道茶叶城楼转了几圈,大致对价位有了一个数,看到最贵的一把壶要价7800块钱,最便宜的块钱。自己属于门外汉,对制壶高手和名家一无所知,所以决定还是不去招惹那些身价不菲的壶,凭直觉找一把入门级的壶,用来练习和判断使用紫砂,找找感觉。
        凭直觉,当时也只能是看一下壶的大小、造型、颜色和声音,自认为有些美术功底,不至于太招人耻笑(在挑壶的时候有个穿旅游鞋的哥们,过去问服务小姐:“这些都是泥壶吧?”)。最后挑了一把严德青制的紫砂壶,导购的小姐说壶嘴较直,出汤快,比较适合泡普洱,梨形的壶身,线条流畅简洁,呈暗红色。敲击起来声音比较闷,小姐说红泥壶应该是这个声音,而不是紫泥的金属声。我又问这把壶看着比较像那把7800的壶,他们有什么区别?小姐乐了,说主要是泥质、工艺和制壶人名气不同,7800的壶属于收藏品,升值会比较快。我说我挑的这把壶呢?基本没有收藏价值吗?小姐说那倒不是,只不过因为制壶人名气所限,同样的壶制作数量又多,所以升值较慢。
        原来这样呀,不过谁能保证严德青以后不能成大腕呢,或者过个几百年后这把壶还存在…
        回来在GOOGLE上查了些紫砂的资料,结合这把壶,初步试论赏玩紫砂。
        一是“泥”:紫砂壶得名于世,其根本的原因,是其制作原材料紫砂泥的优越。一句“玩赏揩摩在人手”就能说明紫砂质表感觉的重要性。紫砂手感不同于其它陶泥,摸紫砂物件就如摸豆沙——细而不腻,而非紫砂物件就如摸玻璃质器物——粘手,近年来时行的铺砂壶,正是强调这种质表手感的产物。评断一把紫砂壶的优劣,首在于其用泥的品质。虽然泥色的变化,只给人带来视觉感官差异,与其使用功能无关。但就使用的习惯而言,紫砂壶藉泡茶品茗不断地抚摸,透过手感的舒服,则可达到愉悦心灵的效果。好的紫砂泥具有“色不艳、质不腻”的显著特性。这把壶表面摸上去感觉很圆润,隐隐有颗粒感但是又不粗糙。
        二是“形”:紫砂壶之形,在存世各类器皿中最为丰富,素有“方非一式,圆不一相”之赞誉。紫砂壶是整个茶文化的组成部分,它追求的意境,应为茶道所追求的“淡泊和平,超世脱俗”,而古拙正与这种气氛最为融洽。例如石桃、井栏、僧帽、掇球、茄段、孤菱、梅椿、仿古等等传统造型,皆是时代冲刷后仅存的优秀作品,以今眼光细细打量,其仍在闪光。此壶外形十分简洁协调,壶嘴、壶把、壶盖与壶身融合过渡十分柔和流畅,没有丝毫的张扬。制壶人严德青从网上查资料为“助理美术师”,这个壶的造型应该是借鉴而来。
        三是“工”:紫砂壶在“工”上,融汇了国画大写意的豪放、京剧唱段的严谨。在点、线、面三元素上,犹如工笔绘画一样,转弯曲折、抑扬顿挫。面,须光则光,须毛则毛;线,须直则直,须曲则曲;点,须方则方,须圆则圆,无半点含糊。按照紫砂壶成型工艺的特殊要求来说,壶嘴与壶把要绝对在一直线上,并且分量要均衡,壶口与壶盖结合要严紧,倒茶时出水流畅,出水角度很舒服,而壶盖出十分严密,基本不需要压紧水就不会渗出,可以通过壶盖的气孔来控制出水。
        四是“功”:“功”是指壶的功能美。近年来,紫砂壶新品层出不穷,如群星璀璨,目不暇接。制壶人在讲究造型的形式美时,容易忽视其功能美。紫砂壶与别的艺术品最大的区别,就在于它是实用性很强的艺术品,它的“艺”全在“用”中“品”,如果失去“用”的意义,“艺”亦不复存在。
        晚上泡了一壶普洱,在保持水温、保持茶的自身香味等方面,的确比以前的瓷、玻璃质地的壶感觉要好些,好像茶、水在紫砂中,更有活力和灵性。

        • 中国紫砂艺术网版权所有Copyright©www.zgzsys.com,All right
        • QQ:529512899424753128
        • Email:fuwu@meishujia.cnbeijing@meishujia.cn技术支持:中国美术家网
        Processed in 0.064(s)   12 queri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