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

      漫话宜兴紫砂矿(四),

        宜兴紫砂陶土泥性独特,天然良好,具有成陶的可塑性能,俗称“紫泥的可塑性强”。紫砂陶土与适量的水搅拌,经捏练后形成一种塑性泥料,于一定外力作用下,可塑成各种形态。当外力去掉以后,仍能保持不变形,不开裂。宜兴紫砂泥属沉积型陶土,可塑性指数在 10.47~17.5 之间,属中高可塑性。其矿物组成为富铁的粘土石英云母系。紫砂泥粘土矿物含量占 70% ,以伊利石、高岭石为主,赋予紫砂泥良好的可塑性能。较高的生坯强度、较小的干燥收缩、较宽的烧成范围、烧成后具有理想的致密度、一定的气孔率和良好的冷热急变等性能,这为多种多样的紫砂造型提供了良好的工艺条件。



        宜兴紫砂陶土除了可塑性强,透气性能还异常良好。紫砂泥料主要由大大小小不等的各种颗粒所组成。紫砂器在显微结构中,存在着大量的团聚体。大部分团聚体是由石英、赤铁矿和云母等多种矿物所构成,少量团聚体则由高岭石等单一矿物所构成。这种显微结构中的团聚体,就是大小不同的团粒结构。紫砂泥料大大小小的团粒之间,均保持间隙和空间。就是说,大颗粒与大颗粒之间、大颗粒与中颗粒之间、大颗粒与小颗粒之间、中颗粒与小颗粒之间、小颗粒与小颗粒之间,均保持一定的空隙和空间。由于紫砂泥团粒结构的作用,在紫砂成型制作过程中,坯体表面呈现高低不平的状况。人们使用竹篾、明针等工具把坯体表面颗粒向下挤压,使坯表平整光滑,构成较细腻的表皮层。坯体内壁虽在打泥片时也受拍打,但泥料颗粒之间相对坯体外表质地比较松散。在烧成过程中,器表皮层容易形成较致密的烧结层,使外表既有因大小泥料颗粒烧成收缩不一致而使粗颗粒略有凸出,富有滋润光泽的质感,而疏松的内壁因泥料矿物组成和颗粒堆积等因素而形成的空隙,具有一定的气孔率。由于气孔的存在,扩大了制品烧成范围,不论是正常烧成的温度的上限或下限,表皮层都能烧结,而制品内壁仍能形成气孔。虽有一定的气孔率,因烧结的表皮层的作用,器具形成有气孔而不渗漏的特点。这种气孔有两种类型。一种是以链状气孔的形状包围着原始团粒,即包裹在团聚体原始颗粒周围的气孔群,大部分属于开口气孔。形成这种气孔的原因,是原始团粒之间、单一矿物之间、以及团粒与单一矿物之间,在成型干燥过程中形成的空隙,以及在烧成时,团粒、粘土发生收缩形成的空隙,只因烧成时没有完全瓷化而依然存在。这种链状气孔的大小、宽度、延伸长度不等,有的互相贯通,有的断断续续。另一种是团聚体、颗粒内部的各矿物之间的气孔,大部分属闭口气孔。在烧成过程中因收缩不一致而形成许多椭圆形及形状不规则的微细气孔。这二种团粒间和团粒内的气孔,彼此互相贯通,形成网络,人们称作“双重气孔结构”。由于这种双重气孔结构,使产品具有高的气孔密度和气孔率,具有透气而不漏水,强的吸附能力特点。也由于双重气孔结构,使紫砂陶与普通日用陶、日用瓷器胎结构有着明显的区别。保温性能好,保香性能佳,有利于茶中构成的香气的物质的浸出量和蒸发量提高,因而茶汤香气最佳。也由于双重气孔结构,故使用紫砂陶土制作的紫砂茶具能保持茶味、茶香、茶色,使品茶者在味觉、嗅觉、视觉等各方面能得到完美的享受。“以粗砂制之,正取砂土无土气耳”,“茶壶以砂者为上,盖既不夺香,又无熟汤气,故用以泡茶不失原味,色、香、味皆蕴”,“聚香含淑”,“香不涣散”,茶味越发醇郁芳馨,这些都是由于紫砂陶土特有的双重气孔结构、优良的透气性能所产生的效果。



        纵观宜兴紫砂陶的发展史,都离不开紫砂陶土资源的开发、利用、配置,离不开土与火的交合。在紫砂陶土资源开发利用的各个不同时期,紫砂陶土泥料炼制的工艺不断更新,不断提高,使它具有很广泛的适应性、实用性、多样性。紫砂陶土内在的品质和特性得到利用和发挥。历代优秀的匠师们,在利用与配置紫砂陶土的同时,亦显示着自己的个性。靠他们对紫砂陶土材质的内在美的敏感,熟练的掌握与运用,驾驭表现出对紫砂陶土相配合成的高超技艺。紫砂陶土通过其特有的砂质粒子颗粒结构,使人们在品茗时感受到来自紫砂材质本身的自然美。紫砂陶的材质观感及肌理效果,充分显示了紫砂陶土的美感潜质。紫砂陶的胎质表层,是无釉陶。亚光砂状粒子外观,银砂闪闪的细微颗粒,光泽柔和,质表温润,古雅内涵达到出神入化的境地。如朱砂泥的细腻柔滑犹如少女的肌肤;紫砂泥的栗色古铁,使人回味历史与文化的凝重;调砂泥砂粒若隐若现,似梨皮观感;铺砂泥星星点点灿若星辰;绞泥可以表现树木和历史的年轮效果等等。紫砂陶土还有一种最独特的潜质:就是器物使用越久,器身色泽越发光润,玉色晶光,气韵温雅,如珠似玉,似乎给无生命的器物注入了灵性。正如明·周高起的《阳羡茗壶系》所说非常切合:“壶经久用,涤拭日加,自发暗然之光,入手可鉴,此为书房雅供。”质朴沉实的紫砂陶,以其紫砂陶土的泥性、个性涉足茶文化领域,给品茗功用带来乐趣。宜兴紫砂陶土是丰富多彩的,谱写塑造了紫砂陶的光辉历史,亦必将谱写塑造美好的未来

        • 中国紫砂艺术网版权所有Copyright©www.zgzsys.com,All right
        • QQ:529512899424753128
        • Email:fuwu@meishujia.cnbeijing@meishujia.cn技术支持:中国美术家网
        Processed in 0.070(s)   12 queri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