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

      竹炉汤沸火初红 作者:山谷

        冬至进九这一天,我寻出了瓷质炉座和小蜡烛,同时把春秋时节用的紫砂壶调换为容量500㏄左右的大壶,开始我面对自己的、冬季晚间的茶饮方式。
        瓷质炉座外周印有一圈玟瑰花,因此称之为花炉座,面上是六条棱角的六边空洞,用以敦放茶壶,炉身有炉口,进出蜡烛之用,点燃一枚小圆蜡,一星火苗温暖上面的茶壶,也映红了花炉座内膛,暗红的炉火在阒寂的冬夜里便泛出融融暖意。
          物质的过分现代化会窒息人类的美学意识,这是工业文明所带来的弊病之一,人们在享受空调、汽车带来的快捷、舒适的同时,将废气、尾气排放到大气中去污染别人,道德的匮乏是毋庸讳言的。这种自私和唯我的本质属性,对于人类来说,是福是祸?不得而知。所以今天的人们对旧有的生活方式和习惯的回顾和模仿,就透露出了这种不安,同时也表明,心灵深处,其实是非常向往先人的某些生活态度和生活方式的。
          农业文明慢节奏的生活充满了文学元素,被我们的先贤咀嚼得饶有兴味,让我们后人平添了无限的审美乐趣,就连饮茶这样的生活小事,先贤们的吟咏、品鉴,今人集束起来,怕也是车载斗量。自明代中期,茶饮方式由煎煮进步到沏泡,散茶叶茶取代了饼茶,“唐煮宋点”的茶饮方式便在人们的生活渐渐消失,唐宋明三朝的文人们关于茶饮的诗意描写,我们只能通过阅读想象或在画家们的丹青遗墨中,去体会那种农耕社会的慢节奏的休闲生活。
          饮茶应以本真的茶味为人们喜爱,这在北宋的苏轼诗里就有了最初的向往:“要知玉雪心肠好,不是膏油首面新。戏作小诗君勿笑,从来佳茗似佳人”。这种不难做到的小事,却因为时尚饼茶煎煮而被拒之门外,大诗人苏轼也只能委婉地表达自己试探性的意见。的确,叶茶的沏泡之法简便,容易使人尝得真味,但烹茶煮茶的一系列的过程被消解后,茶饮的诗意词境也随之消失了。今天人们所谓的茶道,只是面对众多人群时,在简单的形式上做点简单的花样,没有美学精神的内涵。
          宋人张耒有首《寒夜》诗:“寒夜客来茶当酒,竹炉汤沸火初红。寻常一样窗前月,才有梅花便不同。”在张耒的生活里,他的竹炉简单之极:方形底座,外壳用竹篾编成,内膛用泥夯实,熔铁作炉箅以架柴炭,其样式,如同明人王问《煮茶图》中的模样,而这简陋的生活用具,竹炉透出的火光,不只是煮茶的火焰,也是烛照我们心灵的诗意火花,唤起我们的审美意识,让普通的生活具有了高贵高雅的精神内涵。当代许多画家,如齐白石、吴昌硕、唐云都曾以“寒夜客来茶当酒”为题画过许多作品,一插梅花,一盏油灯,一把提梁紫砂壶,营造了冬夜的文化气氛,表达了这种审美倾向和心灵向往。
          现代社会里,人们的休闲方式有了更多的选择和更大的空间。在茶饮上,有人喜欢绿茶,用玻璃杯泡茶,可以欣赏芽茶根根笔立的美感,用广口紫砂壶泡茶则香味清雅;有人喜欢发酵的红茶,茶汤浓艳,暖胃养身,简便的还有袋泡茶,开水一冲两分钟后便能入口;也有人喜欢半发酵的青茶(武夷岩茶、铁观音、凤凰单丛、高山乌龙),各种茶香蕴藉……与之相适应的烹水的炉具也现代化了,专门用来泡茶的功能齐全、品种繁多的小电磁炉出现了,人们常常选用耐火玻璃杯在电磁炉上加热或保温,但很快就发现“■■”作响的声音会消减了静谧的气氛,最小功率的电磁炉也很快地让你频繁地开或关……
          作为对一种饮料的品尝,冬天饮茶与春夏秋不同,首先面对的不是外人,而是自己,注重于面对自己的心灵,其关键是要自在,喝茶不仅是润嗓,更是润心,这是一种茶境,不可不求,因此陆游才会在《雪后烹茶》中说:“一毫无复关心事,不枉人间住百年”。
          隆冬时节的夜晚,在茶饮方式的选择上,花炉座与紫砂壶,便成为伴我读书、写作的首选。紫砂壶耐热耐火,这是其它同类材质无法比拟的。最初问世的紫砂壶是煮水的容器,后来才转变成烹点的茶具。中国禅宗临济宗高僧隐元大师(1592——1673),于南明永历八年(1654)应华籍日僧逸然之请,得郑成功之助,从厦门到达日本长崎兴福寺,宽文元年(1661)在京都宇治创建万福寺,开黄檗宗,广传佛法。他带往日本时所用的物品中,有两件紫砂壶,一是时大彬的大壶,通高19.3厘米,壶身铭文:“茶熟清香有,客到一可喜。时大彬仿古”十五字,还有一把高14.5厘米的自用大壶,底部清晰可见炭火烧过的痕迹,都是用来煮水或煮茶之用的。
        冬夜,坐在桌前电脑旁码字,同时在玫瑰花炉座里点燃一块小蜡烛,炖上500㏄左右容量的一壶普洱茶或乌龙茶,一丝火苗从炉中升起,暖融融的火光从炉门里映照出来,在室内弥漫出一派温馨,正是“竹风一阵,飘扬茶社,竦烟梅月,半弯掩映”的以茶代酒的氛围,不论有无客人,口吟白居易的《问刘十九》诗:“绿蚁新醅酒,红泥小火炉。晚来天欲雪,能饮一杯无”,浮一大白,悠然自得,此时漫上心头的,自然是前人先贤的潇洒的操持和他们诗意的生活的浪漫,回顾自身,蓦然自问:那么在这个文化层面上,我之所为可是先人生活情境的现代体验?

        • 中国紫砂艺术网版权所有Copyright©www.zgzsys.com,All right
        • QQ:529512899424753128
        • Email:fuwu@meishujia.cnbeijing@meishujia.cn技术支持:中国美术家网
        Processed in 0.058(s)   12 queri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