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

      壶铭赏析三则 作者: 陈茆生

        一、党姬未见此家风
          在范家壶庄紫砂陶艺术馆,有一款柱础壶。
          壶底钤“范庄农家”篆印,盖内钤“静安”二字篆印,制作朴雅。此壶腹镌行书“党姬未见此家风 东溪氏刻”。
          范庄农 清末紫砂名艺人,字静安,款署“范庄农家”。《阳羡砂壶图考》因缺乏资料,将其列入“待考”中,并推测“壶式纯仿范章恩,想或范章恩后辈也。”
          东溪,即赵松亭。清同治、光绪年间人,精于陶刻书法,其所刻书法笔力遒劲、铁画银勾,颇具功力。其所刻茗壶有多款敬献宫廷,足见其身手不凡。
          现对此铭文作一赏析:
          此铭出于一个茶事的典故。即陶谷“扫雪烹茶”。
          陶谷(903-970年)字秀实,彬州新平(今陕西彬县)人。本姓唐,因避讳后晋高祖敬塘之名而改姓陶。一生曾历仕后晋、后汉、东周、北宋诸朝。因助宋太祖陈桥兵变有功,入宋后官累至兵部、吏部待郎、转礼部尚书、翰林承旨,加刑部、户部尚书等。博通经史、诸子百家,为人隽辩弘博、多识广才,有雅士之称,是一个茶痴。“扫雪烹茶”说的是,太尉党进是个粗人,目不识丁,他曾送给陶谷一侍妾。一天陶谷叫这位“家姬”,取雪水烹团茶。谓姬曰:‘党家应亦识此’姬曰:‘彼粗人,但於销金帐中,低斟浅酌饮羊羔美酒耳’。”文人慕陶谷风流,而不羡党家富贵,将此传为美谈,后来扫雪烹茶、学士茶、党家风调、党侯家、销金暖帐、浅斟低酌等都是指此典故。如元代李德载散曲《中台、阳春曲、赠茶肆》文中之第三支云:“蒙山顶上春光早,扬子江心水味多。陶家学士更风骚,应笑倒,销金帐饮羊羔。”另有“风韵煞,到处属陶家。”“夸妙手,博士便风流”等。陶谷著有《清异录》,其中就有龙坡山子茶、圣赐花18则有关茶的传说、典故。
          现在回过来看这句壶铭“党姬未见此家风”。就不难理解了。党:指太尉党进,他只识销金暖帐羊羔美酒;姬:这里指待妾。家风:指类乎扫雪烹茶这样的饮茶品茗风雅的传统。显然,在党家没有见过这样烹茶雅事,更不能成为家风。可见此铭从反面衬托出饮茶品茗之风雅。题于壶上,切茗切茶,令人陶醉。
          当然也有人认为,饮茶固然风雅,喝酒也很豪放;他们既欣赏扫雪烹茶的陶学士,也喜欢羊羔美酒的党太尉。这样的观点也反映在紫砂壶铭上。“左供水,右供酒,学仙佛,付两手。”(曼生壶铭)“品茶但得水三峡,美酒何须斗十千。”“手托清泉当浩魄,半是卢仝半李白”。(邵二泉铭)不过作为“为茶而生”的紫砂壶,切茗切茶的题铭始终应是首选。

        二、桐君之录尤重
          《宜兴紫砂珍赏》有一款民国著名紫砂艺人程寿珍制作的扁鼓壶。此壶高55mm,口径74mm盖印:寿珍,底印:艺古斋。此壶壶肩铭行书“桐君之录尤重,宾如刻”;另在壶身铭隶书:“大吉羊宜用 汉洗文”。此壶现藏南京博物馆。
          程寿珍是邵友廷养子,承其家学,形制尚朴素。基础扎实,制技粗犷,不务妍媚;中晚年仅制掇球、仿古、汉扁三款。他是一位多产作家,年过七十尚制壶不辍。他曾用印章“冰心道人”、“八十二老人”等。
          现对铭文“桐君之录尤重”加以诠释:
          桐君,生卒不详相传常年采药求道,行医济世。在浙江桐庐县东山湾之大桐树下结庐栖身,有问姓名者,但指桐树下茅庐示之,撰有《桐君录》(亦称《桐君采药录》),其中用较多的篇幅记录了茶和茶事。有关章节收入陆羽《茶经》中。如《七之事》有“西阳、武昌、庐江、晋陵皆出好茗”。这里的晋陵是常州别称,而自古以来,常州辖区内多产茶的便是阳羡。《桐君录》成书于东汉末年。这说明我们阳羡茶早在公元220年即距今1800年以前的东汉时期就相当有名气了。又《桐君录》还写道:“西阳武昌庐江晋陵好茗,皆东人作清茗。茗有饽,饮之宜人,凡可饮之物,皆多取其叶,天门冬,拔禊取根,皆益人。又巴东别有真茶茗,煎饮令人不眠。俗中多煮檀叶,并大皂李作茶,并冷。又南方有瓜芦木,亦似茗,至苦涩,取为屑茶、饮亦可通宵不眠,煮盐但资饮,而交广最重,客来先设,乃加以香■辈”。
          “桐君之录尤重”,语出宋·吴淑《茶赋》:“烹兹苦茶,桐君之录尤重”。桐君的记录尤重什么?如上所引当然是茶及茶事了,或者可以自豪地说桐君之录最早提到了阳羡茶。可见,铭文“桐君之录尤重”仍是巧妙地切茶。至于“大吉羊宜用”。或者此壶在农历羊年所作。故取“大吉羊”即吉祥如意。事实上,茗茶久服,能止渴消食,明目益思,提神醒脑,延年益寿,当然也是宜用的吉祥之物。

        三、坡公之遗,古贤是师
          在《故宫藏文物系列紫砂器》一书中,载有一款清嘉庆的曼生铭提梁壶,壶体呈扁圆形,敛口、短直颈、扁折腹、腹中部凸起弦纹一道,卧足、单孔短弯流。圆柱形钮。全器以浅刻梅花为饰,开满花朵的梅枝自底足延至壶颈,极富天然野趣。壶体以深紫色砂泥制成,砂质极为细腻。
          壶正面腹部弦纹之上刻“坡公之遗,古贤是师”。落款“曼生铭”,壶底钤“彭年”二字圆形阳文印。
          现对铭文略加诠释:
          “坡公之遗”。坡公:宋文学家苏东坡,相传他有“提壶相呼、松风竹炉”之句并首创“提梁壶”之款式。此壶是提梁式,故称“坡公之遗”:一是指提梁壶是坡公遗式;二是指提壶相呼是坡公遗风。可谓切壶切情。
          “古贤是师”。古贤:古代才德出众之人。此句说:要以古代才德出众之人为师,联系到壶上的梅花和茗壶中的茶,古人有“清爱梅花苦爱茶”之说,也就是说做人要象梅花那样高洁、不畏严寒;而爱茶则能淡泊宁静、修身养性。总之,“古贤是师”,就是要象古代的才德出众之人那样高洁、清廉、淡泊明志。
        曼生的题铭,总能贴切壶形,并从中引申出处世哲理。此铭廖廖八字,含意隽永,把玩品味,发人深省。

        • 中国紫砂艺术网版权所有Copyright©www.zgzsys.com,All right
        • QQ:529512899424753128
        • Email:fuwu@meishujia.cnbeijing@meishujia.cn技术支持:中国美术家网
        Processed in 0.086(s)   12 queri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