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

      宜兴紫砂调查:荣与辱背后的小生产脉象(三)

        90年代批发商人改变紫砂壶制作规则

        卫江安解释:“这就是不看名字看实力的道理,完全不是按照一般商品的定价体系那样运转。”

          他还收藏了一把大师裴石民的壶,从另一个角度证明了紫砂的收藏,需要的不是一般的购买能力,而是需要耐心。“我公司有个员工,他的亲戚收藏了两把裴石民的壶,我听说了想买,可是不能上门就去买啊,那人家会很反感,于是我喊这个员工多去拜访,向他亲戚宣传,说自己公司的老总很爱壶,很懂壶,他说了十几次后,我才登门。登门也不能直接谈买壶啊,我总是去找些壶的话题说,几次三番下来,先买了一把有缺陷的壶,而且付了不低的价钱,后来去多了,我再开口的时候,那亲戚终于不好意思了,我花了10万元,他把这把更好的壶卖给了我。”这把壶现在就在卫江安的展厅中,在众多的壶中,这把朴素至极的壶,还是能够让外行一眼就能看出其内在的气势来。

          买卖紫砂壶的过程是如此复杂,卫江安分析,还是因为这种手工作品的不可替代性,“如果是机器生产,当然是明码标价了”。

          走进任何一家紫砂壶的小店,即使面对的都是一般助理工艺师或者学徒的作品,还是感觉到定价体系的复杂:外人看起来很相像的两把壶,可是价格会差几倍。如果店主是个诚实而有耐心的人,就会把两把壶拿出来对比。让你看做工,看线条和看泥料,并且向你解释,这把壶的制作过程中是不是用了工具,而另外一把壶是不是纯黄龙山的泥料,初学者往往在这摊复杂体系中昏沉起来,到了最后还是不明白。

          不过李昌鸿说:这就是紫砂壶的特性,没有一定修养和见识的人,是很难在一开始就买到称心如意的紫砂壶的。他的作品现在一般在十几万元,不仅仅是因为他的大师名号,而是因为“我的作品能体现我的智慧。绝对都是我自己设计和原创的作品”。而他的购买者多数是作为礼品定制,用做生意场上交往的利器,排队等着要的人有很多,所以,他和妻子现在每天都闲不着。

          就算是所谓入门的人,常常也会走歪路,北京有位著名的相声演员,收藏紫砂壶已经多年。看到某张照片上有个三个壶嘴的壶,觉得很稀奇,结果过了几个月,有个人拿着一把类似的壶出现在他面前,说是老壶,已经用得很旧了,专门为他找来的,他一见就动心了。其实不过是按照图样做旧的。(未完待续

        宜兴紫砂调查:荣与辱背后的小生产脉象(四)
        手工制造的紫砂壶的销售,走的其实是古董销售之路。

        并非真问题的矿源

          李昌鸿记得,人人都说宜兴的紫砂矿源好,可是在传统的制作环境中,这个问题并没有被炒热过。“有日本人来厂里参观,我们给他表演,把黄龙山的紫砂原矿扔在水里,第二天化开了,拿出来炼泥制作,结果日本人觉得我们没给他公开配方,说是陶土和瓷器的原料都是几种合起来的,我们反复解释,他们才相信,啊,原来宜兴的紫砂矿料这么好。一种原料就可以做成好的紫砂壶了。”

          也就是从那个时代开始,大家开始对紫砂矿料进行学术研究。江苏省陶瓷研究所所长邱永斌向我们介绍,宜兴其实普遍陶土资源丰富,经过简单处理就可以烧出好的东西来,以黄龙山等地的陶土特别出名,灰紫带红,捏起来有砂感,是因为里面有石英、云母、赤铁等矿物,加上陈化时间长,当地人叫“腐土”,晶体结构也丰富,结果不仅仅是制作过程中很容易加工,而且烧制出来的东西,很有透气效果,他研究,晶体结构和黏土材料在一起烧制中形成了稳定结构,不仅有双重气孔透气,更有双层气孔的效果。“在手工精加工过程中,外边比较粗的泥砂被推到里面去了,结果里外气孔的结构也不太一样。”这样一来,紫砂良好的透气性能就形成了,“吸水又不漏水”。也就是传说中泡茶不馊的由来。李昌鸿他们做过数次试验,在不同质地的杯中泡茶,由于紫砂的透气性能好,所以茶的保存时间很长。

          也正是由于气孔的存在,使得茶水浇上去后,气孔渗水,整个壶的颜色会越来越润泽,在博物馆中见一晚清制作的紫砂壶,被茶水滋养得泛出微光,非常悦目。

          早在明代,宜兴的黄龙山一带就开始开采紫砂料,传统紫砂泥分成紫泥、红泥、本山绿泥三种,事实上是不同的岩石层中所含金属不同。我们去了黄龙山,这个矿山自从2005年已经封闭,现在又在准备重新开发。

          山下是一潭深水,原来几百年都从这里开发,已经将山体挖空下陷,而曾经几百米长的矿洞,也看不见踪影了。当地镇上的干部告诉我们,之所以将这里封闭,并不完全是因为资源枯竭,更多是因生态和安全。2000年,原料总厂倒闭后,这里开始出现了很多挖矿企业,政府无法管理,之后限定为发包给一家公司开采,期限为一年,可是这一年内,这家公司开始疯狂开采,大面积破坏生态,包括安全问题也无法保证,于是,2005年之后,宜兴“人大”决定禁止开采黄龙山,所需原料由别处和外地获得。

          邱所长觉得,宜兴出产的陶土质量都不错,即使稍加各种化学材料再进行烧制,在食品安全上也有保证。“我们现在的科研项目都已经不包括紫砂土的材料研究了,因为那是很陈旧的课题,即使研究也拿不到经费。”李昌鸿也解释,其实稍微有所添加的原料是没有问题的,他们厂从80年代就进行科学研究,为了一些产品的色泽,既将矿料混合,又在一些矿料中添加金属物质。他手中的杯子,就是那时候的产物,已经被滋润得乌黑,他笑道:“我就是拿出来给大家看看,我喝着根本没有毒嘛。”

          但是在制作上,制作者们说不是黄龙山的紫砂,一则手感不好,二是透气性能不如纯正紫砂矿,包括烧出来色泽不够好看,不传统。

          也就是从那时候开始,原矿料的价格开始上涨。“尤其是销售渠道,大力宣传原矿紫砂如何如何。一旦附近新挖出一点泥料,大家就去爆炒,最好的产品,1吨价格已经到了几万元,其实那些料也就那么回事。”也就是因为此,冒牌紫砂料开始出现,添加各种化学原料,成为行业内公开的法则。

          这种化学料的出现,对于大多数已经有年头的作坊没有什么影响,李昌鸿说:“我家里的料,到我孙子那辈也烧不完。一个壶大概只需要3两原料,1吨原料也占不到多少位置,所以家家户户老作坊都没觉得这是一个问题。”(未完待续)

        • 中国紫砂艺术网版权所有Copyright©www.zgzsys.com,All right
        • QQ:529512899424753128
        • Email:fuwu@meishujia.cnbeijing@meishujia.cn技术支持:中国美术家网
        Processed in 0.073(s)   12 queri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