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

      宜兴紫砂调查:荣与辱背后的小生产脉象(四)

        真正感觉到问题的,是那些大规模生产的企业。

        泾渭分明的手工作品和工业品

          还是回到合作社年代。顾景舟和当时的某领导有了冲突,原因是,领导研究成功了水流转盘,要求所有的工人在传送带上做紫砂壶,可是顾觉得这太荒谬。“做不同类型的壶,要求的转盘速度完全不一样,而且就是同类的壶,不同的人,手工的感觉也不一样,怎么可能用匀速转盘来做壶呢?”结果他被当成了后进典型受了打击。

          不过事实证明,顾景舟是正确的。好的紫砂壶确实出自纯手工,完全依照每个从业人员的感觉而成。在漫长的年代,这个规矩一直没有改变。

          可是,“90年代前后,做紫砂壶批发的人出现了,他们改变了自古以来的制作规则”。在宜兴紫砂界已经待了十几年的沈坚强说,他是几个紫砂论坛的版主,对这里的掌故特别了解。那是紫砂壶由纯手工年代走向半手工年代的开始,他还记得,是两个姓王的商人,也是宜兴人,在外面接下了订单,然后开始了批量生产。“他们的做法是,找了大量代工者,把样式定给对方,让他们采取合作的办法来进行,比如说你做壶身,他做壶盖,他做连接,这样一来,速度加快了许多,而且,开始使用半自动的机器,比如说专门做泥料的机器,可以把泥料弄很长,然后进行切割,再进行拼接,不像我们的圆壶,是一个个从锤泥开始,再打身筒打出来的。这种壶,比起传统手工壶质量要粗糙一些,不过造价也低了很多,最基本的原因,是人工费用低了。”两个商人很快开起了奔驰,成为早期和那些大师们竞相富裕起来的人。

          “他们也带领宜兴的紫砂走向了大规模的礼品之路,比如说,某个公司开业庆典,需要多少套壶,从产量上而言,这是一般的小作坊无法完成的,可是他们采用代工的方式和快速的生产速度,当然没有问题。”

          他们的做法,引起了宜兴紫砂的工业化革新。引进的机器越来越多,比如说拉坯的机器,这是瓷器的做法,在潮州和景德镇常见,在这里完全是稀奇事。拉坯机生产速度更快,转瞬壶身就出来了,从前一对打工的夫妻,一天做10个壶了不起了,现在一天能做几百个。

          也就是产量的加大,使得矿料的成本问题日益突出。沈坚强记得,即使是在黄龙山没有封闭的2005年之前,1吨好的材料也已经到了几千元,对于手工成品而言,这个问题并不大,因为就算是最好的原料,核算下来成本也就最多占壶价的1/10,可是对于廉价的工业品而言,那肯定不行。“工厂里出厂一把壶,可能只有30元的上限价格,怎么可能花10块钱的原料钱呢?再说,礼品壶的利润都很高,商人们总是要把各项成本价格压到最低的。于是,大批的化工泥,也就随着礼品壶的出现而出现了。”

          这种化工泥,与李昌鸿所说的早期工厂里精心配置的泥料不同。“那时候配料有精心的设计,加多少要严格核算,可是现在,都由原料商人说了算,你要偏红?好,那么我给你很鲜艳的铁矿,你要紫泥要绿泥,我就给你加铬加锰,要原料变细,我就给你拿硫酸洗。”而且,基础原料只是各地挖掘来的泥土,根本不再考虑成品的性能问题。

          也就是工业化大生产的出现,使得宜兴的原料市场出现了分化,最贵的原料有几万元/吨的,而最便宜的,甚至连成100元/吨的价格都不到。越差的泥土越需要化工原料,恶性循环由此而来。

          而礼品市场,也在进一步恶化中,几十元一个的所谓紫砂杯,往往只是用泥土拉坯烧成,上面再喷涂一种细料而成。“从头到尾和紫砂没有关系。”但是,这在当地市场上,也算一大创造发明,创造这种杯子的商人,早就开起了宝马。他们奉行的始终是工业化原则,注重生产速度,注重生产总量,注重推销。

          明白人知道,这肯定不算紫砂制品。沈坚强给我们算了一笔简单的账。一把正常的手工制成的紫砂壶,比如说需要5元钱的最普通的原材料,一个熟练工人,也需要一天的时间才能完成,他的工钱加上烧制费用,怎么都得100多元。那种三四十元充斥着旅游市场的紫砂壶,当然是工业化的冒牌货,只不过不幸的是,这些冒牌货,生产的产地,不少也在宜兴而已。 (全文完 部分人物使用化名)

        • 中国紫砂艺术网版权所有Copyright©www.zgzsys.com,All right
        • QQ:529512899424753128
        • Email:fuwu@meishujia.cnbeijing@meishujia.cn技术支持:中国美术家网
        Processed in 0.095(s)   12 queri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