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

      宜兴紫砂名人榜

        <<石泉>>--字清竹, 号大痴. 青年陶艺家, 书画家, 安徽宣城人, 安徽省美术家协会员, 江苏省工艺美术学会会员.95年涉足紫砂, 得顾绍培等大师的精心指点. 运用紫砂独特的内涵, 将造型与绘画篆刻等手法, 把很有中国传统特色的内容让其融合, 使其升华. 作品风格华而不媚, 艳而不俗, 被誉为<<文化壶>><<文人壶>>.
          
          黃玉麟 十三歲起就學習紫砂技藝,造詣較深。他的作品形制工整,嚴謹不苟,在選泥配色上也別出心裁,不僅善制掇球、供春、魚化龍等傳統名壺 ,而且還開拓了製作紫砂假山盆景的新途徑。他所制盆景或奇峰巍峨,或層巒叠嶂,或掇以瀑布、小橋和亭台房舍,妙若天成。晚年時每制一壺必精心構思,積多日方成,時人常以重金購買,可見他名聲之大
          
          王寅春(1897年1月13日-1977年4月11日) 祖籍江蘇鎮江,父輩定居宜興川埠上袁村。13歲拜制壺藝人金阿壽爲師,開始求藝生涯。三年滿師後,幫窯戶制坯當客師,24歲後在家自産自銷紫砂壺。因手藝好,上海客戶紛紛定貨,並贈“陽羨惜陰室王”印款蓋於壺底,名染滬上。後由宜興蜀山切玉聖手金石書畫家潘稚亮刻“王寅春”方章相贈,寶愛此印,一生一直用此章鈐於壺底。
          1934年宜興吳德盛陶器店,訂制300只花盆,外銷日本,因工期僅爲二個月,其率先採用紫砂模具擋坯成型,如期交貨。1935年到上海爲古董商龔懷希仿製紫砂古董,接觸明末清初的紫砂精品,反復揣摩,把握精神氣質,成功複製了時大彬、陳鳴遠、徐友泉、陳光明、陳小畦等名師的佳作。1937年抗戰時不惜抛棄日常生活用品,而珍藏制壺工具,爲了生計製作各式中低檔茶壺,同時亦製作《洋桶壺》、《線圓壺》,銷往泰國,《15頭咖啡茶具》銷往歐洲,並製作《96頭滿漢全席的紫砂食具》,大大提高了紫砂陶藝聲譽。1954年提攜幼子王小龍參加蜀山陶業生產合作社。1956年與1960年兩次被評爲縣勞動模範。其制陶既快又好,技藝精巧令人讚歎。先後帶徒50餘人都是制壺快捷高手。爲人寬厚誠樸,樂於助人,愛徒如子,藝徒們對其尊如父輩,企業領導對其極爲敬重。
          六十年代,多次承制國家禮品,如《十三頭咖啡茶具》、《五頭梅花周盤茶具》、《玉笠壺》、《圓條壺》、《八方盅型壺》、《六方菱花壺》、《紋井壺》等。著名京劇演員梁會超爲得其《六方菱壺》曾三次慕名到廠,遂如願。江蘇畫院著名畫家亞明設計了《亞明方壺》、《六瓣高瓜酒壺》由其製作,二位名家“遷得妙想”合作而成的佳品獨具匠心,點土成金,是留世傑作。
          七十年代,年事已高,仍耕耘不息,爲滿足同仁意願,連續幾十天,製作《牛蓋洋桶壺》50餘件,件件光澤和潤,充滿大自然的泥土芳香,得者視之如寶。74歲時還創作了《裙花提梁壺》,與半浮雕於體,用冷金黃色段泥製成,造型俏麗,線條陰陽,合度流暢。
          王寅春是位勤奮多産的名藝人,傳世力作頗多,有《亞明方壺》、《六方菱花壺》、《梅花周盤》、《半菊壺》、《小梅花壺》、《六瓣高瓜酒具》、《銅錘方方》、《圓條茶具》、《漢群壺》、《高流京鍾》等。技藝風格獨樹一幟,方器選型規矩挺括,敦厚樸實,筋紋器雍容大方,秀美可掬。一生爲紫砂事業培養了大批技藝人員,作品多次參加國內外重大展覽,爲紫砂陶藝的繁榮和發展作了不可磨滅的貢獻。
          
          王石耕原名王長根,1924年出生於宜興一個紫砂世家,其父王寅春是清末民初紫砂壺製作大家,爲“民國七藝人”之一。石耕子承父業,從小就跟父親學藝制壺。在其父嚴格要求下,練就一身過硬的本領,秉承乃父衣缽,成爲“王派壺藝”的嫡傳。在王石耕15歲那年他頭一遭徒手獨立完成了兩把仿古壺:一把“掇球壺”、一把“線園壺”,嘴平正,口蓋准縫,頗見功力,是他壺藝生涯中的“處女作”。這兩把壺被丁蜀鎮上一位老中醫珍藏著。
          王石耕數十年的陶藝生涯中曾一度脫離制壺工藝,從事技術管理工作,但他始終把“捏茶壺”作爲自己一大生活樂趣,追求創造的至情不泯。
          1984年是宜興紫砂的春天,國際上掀起一股“紫砂熱”,海內外的壺商、收藏家、陶藝家紛至遝來,踏破了紫砂廠的門檻。陶都一時“洛陽紙貴”,精品名作更是“僧多粥少”,人們爲求得一把名壺而費盡心機。這年春天,王石耕年屆花甲,光榮退休。但他老驥伏櫪,壯心不已,繼續留在紫砂廠,步入他藝術創造的又一個春天。
          那年他慶祝六十大壽,特意製作了兩把壺:第一把爲“石圓壺”;第二把爲“蛋包提梁壺”。這兩把壺就像他少年從藝時的“處女作”,在他晚年的壺藝生涯中重又贏得聲譽。人們交口稱讚,王石耕果然寶刀未老。
          石耕老人技術全面、技藝精湛,老而彌堅,屢創佳作,接二連三設計創作了幾十個新品,方貨、圓貨、花貨樣樣都有,款式之多,産品之精,令人羨歎。他決心要在創作上與年輕人試比高低,一顯身手,發揮他製作組壺的強勁優勢,推出力作“五彩繽紛”組壺。這套組壺爲五把小壺,泥分五色,色澤潤和,分別由“布紋六方壺”、“綠泥凹肩壺”、“紅泥八卦壺”、“黃泥梨式壺”、“黑泥砂珠壺”組成,或方或圓,形制不一,造型各異,在風格上卻是一個統一有機的整體。這組作品在1985年江蘇陶瓷新品評比中榮獲金獎,曾在海內外引起轟動。
          堪稱王石耕方貨代表作的“五頭砂漢方茶具”,1986年春在匈牙利布達佩斯國際博覽會上展出時,得到與會行家們的一致好評。這套茶具古樸典雅,通體採用四方造型,朱泥拼砂,線條舒展流暢,以直線突出主題,縱橫直線相間架的結構,取得直體平衡,“直中寓圓、圓中有直”,平衡中見變化。另一套“五頭貴方茶具”造型古樸,施藝嚴謹。壺和杯均呈四方新鬥型,採用回文圖案裝飾,通體雕以漢玉紋飾,技法精美。嘴、、蓋棱角分明。他制的方貨精品如“方鍾”、“抽方”、“提梁六方”壺等都是輪廓周正、角線挺括,不失爲“王派壺藝”的嫡傳。
          王石耕不僅精於光貨器,尤擅長筋瓤器的製作。他設計製作的筋紋壺形神兼備,線條流暢,雍容大方,在成套系列壺的設計上獨具一格。著名的“13頭希菊茶具”和“9頭高菊茶具”,均以菊爲題材,造型以18瓣菊花構成筋紋,紋理清晰,過渡自如,點、線、面嚴謹和諧。在紫砂界筋瓤貨工藝要求極高,這“希菊茶具”本是王家傳統的“保留節目”,難怪人們讚歎王石耕此種功力既得之於祖傳,又得之於他本人的才學。他晚年的作品總是傳統而不失新意,精巧而不失實用,如他創新製作的一套“裙風茶具”就是實用性與藝術性高度結合的實力之作。從實用角度看,大小合適,容量合度,嘴合理,出水流暢。從藝術效果看,結構嚴謹,變化多端,通體18瓤,瓤瓤相同,紋路陰陽交錯,上下貫通。工藝精細,口蓋嚴實,瓤瓤通蓋,達到了難以企及的境界。
          王石耕的花壺塑器最能顯示他的藝術匠心和創造才能。他設計製作的“鵬程萬里壺”,似一隻振翅欲飛的大鵬屹立在峰巔,斜岩爲壺嘴,磐石爲壺把,鳥爲蓋鈕。氣勢磅礴,構思奇妙。1993年精心構思的“金雞報曉壺”,光素的壺體上立著一隻神采奕奕的公雞,在黎明破曉時引亢高啼,喚醒沈睡的大地,充溢著鄉野田園的氣息。
          王石耕老人已近耄耋,仍精神矍鑠,“春心”不已,童心未泯,創作力旺盛,爲紫砂藝苑增添不少精品佳作。
          
          裴石民
          
          裴石民(1892年~1979年2月2日)原名裴慶雲,又名裴德銘.其幼時念過幾年私塾,14歲拜大浦姐夫祖臣爲師,學習制陶技術,22歲到利永陶品公司製作紫砂陶器其時已在紫砂陶業中嶄露頭角,上海的一些古董商和收藏紛紛邀請其製作紫砂陶器34歲時由張槐卿和江祖臣介紹到上海,制坯再到蜀山燒成後陳設于莫家櫥窗,作品 有<<悟奇治陶>>印,造型古意盎然,製作精細,頗爲好友珍愛,因而 爲<<悟其壺>>.其技藝聞名江南,並博得了”陳鳴遠街道二”的雅號.二年後又先後給幾個古董商仿製紫砂古董,直到抗日戰爭爆發後才回宜興.1940年,地蜀山大租房開石民陶器店自做自賣.極喜養貓,鳥,金魚,松鼠,蟋蟀等小動物並以寫生悟性,把物性可愛之情,移至紫砂文房清玩,如<<田螺水盂>>,<<九條藝 桑菜盤>>,<<螃蟹荷菜盤>>,<<十件果品>>
          
          吳雲根
          
          吳雲根一生勤勞純樸,光明磊落,公私分明。直到去世,未給子女們私下留存一件他個人的作品。他的紫砂作品,構思奇妙,享有“出神入化”之美譽。製作的《提把弧菱壺》、《雙色竹段壺》、《大型竹提》、《傳爐壺》、《線雲壺》、《合菱壺》等,曾多次選定參加國內外陶藝大展,聲譽遠播。創作設計的竹花盆、大長方水底盆及新石桃、菱角茶具、雙色柿子,還有《魚罩壺》、《春寧壺》等在傳統手法上頗具創意。他的作品喜用雙色泥表達主體,較多的用竹爲題。竹節爲壺身挺拔剛勁,壺咀、壺把、鈕、綴以小竹枝攀於壺體,由曲枝構成,輔以幾片小竹葉,舒展有姿似風中飄動,疏密有致;兩種泥色處理,相互呼應,色澤和諧得體。在製作處理手法上以竹節爲主體的合理結構,以葉、莖、枝、芽爲襯托,充分表現翠竹的神韻。又如《柿子壺》是常見的造型,他採用多種手法製作,有宜於裝飾銘文,且光潤的四瓣莖紋柿子壺,也有重在表現柿子生態的翻蓋柿子壺,光潤內蘊,楚楚動人。《傳爐壺》敦厚樸實,《弧菱壺》方中富圓,圓中見方,他的作品渾然天成,毫無雕琢之氣。
          
          任淦庭
          
          任淦庭(1889年-1968年):又名幹庭,字缶頭,號漱石、石溪、聾人、大聾、左民。
          出生于世代書香門弟,排行老三,長兄淦坤,精於刻紙,二哥不幸早逝,四弟淦儒,專工花鳥人物。家境貧寒,幼年唯讀過三年私塾,但極爲刻苦好學,常折樹枝席地作畫寫字,被鄉人視爲奇才。15歲時,跟隨宜興名雕刻書畫家蘆蘭芳學習紫砂陶刻工藝。滿師後在宜興城吳德盛陶店陶刻作畫爲主。抗日戰爭爆發之後,陶業漸有恢復,才又從事紫砂陶器的雕刻受雇於順與陶器廠。1955年,藝人歸隊,參加蜀山陶業生產合作社,並擔任理監事。1956年被江蘇省命爲技術輔導員,當選爲江蘇省政協委員。1957年和朱可心、顧景舟等參加北京召開的“全國工藝美術藝人代表大會”,和朱德委員長同坐一席。1959年赴京參加建國十周年慶典,出席全國群英會,受到中央領導的親切接見。任淦庭一生酷愛書畫,每天作畫不止,留下大理畫稿。他潛心研究紫砂陶刻藝術,上承清末宜興書畫,金石家陳懋生、陳研卿、沈瑞田、蘆蘭芳、韓泰、邵雲儒等,下傳當今陶刻名家徐秀棠、譚泉海、毛國強、鮑志強、沈漢生、咸仲英、鮑仲梅等,其紫砂陶以傳統風格爲主,題材廣泛,形式多樣,畫以山水、花鳥、人物、博古圖案等爲主,尤以梅、竹、蘭、菊爲勝。書有正、草、隸、篆、鍾鼎、甲骨文等種書體。鐫刻時以多變的刀法,各臻其妙地表達陶刻線條的趣味和美感,將書法、詩詞、畫意裝飾、簡約得體于紫砂陶上,使紫砂藝術相映成題。奇絕處是能用左手或右手對瓶揮毫落墨,畫出相同而對稱的花鳥、山水、圖案。
          任淦庭的陶刻藝術,在我國美術界影響頗大,與許多美術家結爲摯友。他如嚴師、慈父般的對待紫砂陶刻藝徒,當今門徒都已成就。近八旬時,還每日習字作畫,對每個藝徒按各人特長,分贈畫稿,供學生參考練習,後雖腕力不濟,仍以鋼筆作畫稿。其孜孜不倦的精神,爲世人銘記.
          
          顾景舟
          又名景洲,号瘦萍、壶叟、曼晞,工艺美术大师,江苏省工艺美术学会理事、江苏省陶瓷学会名誉理事,曾任宜兴市政协常委、宜兴紫砂工艺厂紫砂研究所名誉所长。1915年生于川埠上袁村陶艺世家。18岁初中毕业起从祖母学艺,2年后即在宜兴紫砂工艺界中崭露头角,跻身于名手这列。他具有较深的文学艺术素养,熟悉陶艺工艺学,对紫砂历史的研究、传器的鉴赏与断代有独到之处,并发表多篇论著。在技艺上精通各式壶艺制作流程,且善创新仿古,所制之器脱俗朴雅,仪态纷呈,堪称“集紫艺之大成,刷一代纤巧糜繁之风”,被海内外艺术界专家誉为“壶艺泰斗”。顾景舟在50余载的艺术生涯中,不仅为我国古老的紫砂工艺开拓新路,争得荣誉,且“桃李芬芳”,培养了不少优秀人材,出于他门下的紫砂工艺新秀有徐汉棠、李昌鸿、沈遽华、高海庚、周桂珍等,不愧为紫砂史上的“一代宗师”。代表作有:汉云、雪华、鹧鸪、13头提壁茶具、大梅花茶具、竹小盂、上新轿、凤嘴壶和僧帽、仿鼓、石瓢、牛盖莲子、云肩三脚鼎等,其中牛盖莲子、鹧鸪壶获国家金质奖,僧帽、井栏壶获国家银质奖。并有许多佳作被国内外收藏家和博物馆收藏。
          蒋蓉 (女)
          高级工艺美术师,江苏省工艺美术协会名誉理事,1919年11月10日生于宜兴县川埠乡潜洛村一个祖辈以紫砂为业的家庭。11岁跟随父母亲学习紫砂成型工艺。1940年到上海向伯父蒋鸿臬学习仿制紫砂古董技艺,后来在上海标准陶瓷公司供职,曾为古董商虞仁恩仿制紫砂古壶。民国34年回家从业假山石景及陶瓷玩具工艺。1955年,参加紫砂生产合作社。蒋蓉设计制作的象形工艺、文房雅玩及壶、盆、杯、碟等作品,以陈设观赏性为主,兼有一定实用性。象形果品是她最拿手的作品。她利用五色斑斓的紫砂泥,巧妙地制成花生、核桃、瓜子、菱角、茨菇、板粟等,维妙维肖,生意盎然,形式了她独具的艺术风格,有着迷人的吸引力。代表作荷花壶、南瓜壶、白藕酒具曾参加1978年全国工艺美术展览,得到专家学者很高的评价。
          徐汉棠
          高级工艺美术师,宜兴紫砂工艺二厂总工艺师,宜兴市政协委员。1932年5月生于蜀山陶业世家。50年代初拜紫砂工艺大师顾景舟为师,为顾第一弟子。1975~1976年入中央工艺美院进修。他富有艺术天才,功底扎实,善复制传统产品,也精于创新,工艺造型独具匠心,以冰裂纹装饰见长,作品似冰如玉,尤善作各式微型小盆,每有手迹,均称“汉棠盆”,为上海盆栽界什袭珍藏。
          代表作有:古兽窥今壶、四方冰裂壶、四方藏园、三代同堂壶等。
          徐秀棠
          高级工艺美术师,全国陶瓷美术学会理事,江苏省美术家协会会员。1937年12月生于蜀山陶业世家(徐汉棠胞弟),富有艺术天才。1954年随著名艺人任淦庭学习陶刻。1958年在中央工艺美院“泥人张”(张景祜)工作室学习民间雕塑,曾多次参加省内城市雕塑的创作设计。1960年参加淮海战役纪念碑雕塑处工作2年。1972年开始专攻紫砂雕塑,闯出了紫砂工艺新路,并形成了自己的独特风格,他对陶瓷历史及造型艺术、美术理论颇有研究,有与李昌鸿、叶龙耕合撰的《宜兴紫砂陶的生产工艺特点和显微结构》、与顾景舟合撰的《紫砂小传》以及自撰的《紫砂陶刻初论》、《赏壶入门之一》等论文,分别发表在香港、台湾等专刊杂志上。他的作品题材大都出自历史典故与民间故事,饶有情趣,塑象栩栩如生,博得艺术界教授专家的很高评价。他善书画、篆刻,又善茗壶创作设计,人称紫砂工敢史上的一代“全才”。代表作有:四大书法家、异兽、钟馗、萧翼赚兰亭、银桥壶等。丙寅大吉集锦、雪舟学画,曾先后获全国同行业设计创作一等奖。
          李昌鸿
          高级工艺美术师,江苏省工艺美术学会理事,1979年11月任宜兴紫砂工艺厂副厂长,后任党总支副书记。1937年5月18日生于蜀山镇。1955年5月进厂,从工艺美术大师顾景舟学艺。他天赋聪敏好学,善集众家之长,对紫砂历史和造型设计有较深的研究,并有论文发表于香港、台湾等刊物上,作品古朴而有新意。他与爱人合壁设计制作的“竹简茶具”荣获1984年莱比锡国际博览会金奖,1986年与徐秀棠合作的“丙寅大吉”集锦,获全国陶瓷创作评比一等奖。
          代表作有:奔月壶、五头竹简茶具、华贵、雍容、方壶等。
          沈蘧华 (女)
          高级工艺美术师,1939年1月生于蜀山常安村,1955年随工艺美术大师顾景舟学艺。她勤奋好学,工作认真负责。1983年被全国妇联命名为全国“三八红旗手”。在工艺技术上,功力深厚,作品构思新颖,渊得雅致。她制作的“五头竹简茶具”荣获1984年莱比锡国际博览会金奖,为国家争得了荣誉。
          代表作有:竹简茶具、窈窕壶、小玉柱壶、铜镜壶、饮和壶、百福百寿狮象玉鼎等。
          李碧芳 (女)
          高级工艺美术师,1939年12月生于丁山东贤街。1955年师名家朱可心。她虚心、肯苦、好学,技术全面,尤以筋瓤货擅长。80年代,她创作了较多的新品和高档佳作,深得紫砂收藏家喜爱。由于她制作壶艺高超不凡,当时在同辈中享誉“男有春芳,女有碧芳”的称号。
          代表作有:新绿菱壶、硕蕾壶、仲芳圆壶、掇英壶等,深受好壶者青睐。
          汪寅仙 (女)
          高级工艺美术师,江苏省政协委员、江苏省“三八红旗手标兵”、江苏省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全国劳动模范。1943年6月生于丁山丁南村。1956年进紫砂厂,先后随吴云根、朱可心、裴石民、蒋蓉等著名紫砂名手学艺。擅长花壶制作,兼有各派之长。她施艺严谨,认真娴熟仿制的弯鎏梅春壶、桃杯,极显功底,被南京博物馆视为珍品收藏。代表作有:梅桩壶、岁寒三友文具、变龙壶、龙凤酒具、鱼形文具等。
          吕尧臣
          高级艺美术师,1940年12月出生于宜兴高塍镇。1958年从紫砂名手吴云根为师。他思想敏捷,技艺出众,善制方、圆、筋瓢各器,创新产品独具一格。尤善采用绞泥,嵌银新法装饰于壶,布局得体,妙趣横生。80年代起,他的作品曾多次参加国内外展出。名重艺坛,褒扬中外。代表作有:竹圈酒具、碧波酒具、古井移木壶、神韵壶、有余壶、尚翁壶、容天壶。
          吴震
          高级工艺美术师,中国美术家协会江苏分会会员、江苏陶瓷艺术学会会员、中国陶瓷协会陈设艺术会专业委员会副主任。祖藉宜兴,1940年11月17日生于南通。1958年4月进紫砂工艺厂,从师于紫砂名手吴云根学艺,同年8月,进南京艺术学院深造。1961年毕业后,在紫砂厂设计室跟随顾景舟习艺。1983年5月,调任宜兴工艺美术陶瓷厂厂长。他知识结构全面,有较高的文学艺术修养,擅长紫砂器皿和工艺美术陶瓷的设计,他设计的“柱础”、“艳竹”曾在全国陶瓷新品评比中获奖。
          鲍志强
          字乐人,高级工艺美术师,中国工业美术协会会员、江苏省陶瓷艺术学会理事、无锡市美术家协会理事。1946年12月20日生于蜀山,富有艺术才华。13岁开始学习陶刻,从师著名陶刻名家任淦庭学艺,他广学众长,尤善书作画,亦镌金石,作品不落俗套,有韵味新意,而豪放不羁,刀法利落,自成一体。1988年提任紫砂工艺厂副厂长。代表作有:挂盘镌刻“觅”、“拙”、“论书”等,受到唐云、韩美林等著名书画家较高评价。
          谭泉海
          字石泉,高级工艺美术师,民建宜兴市支部副主委,第七届全国人大代表、宜兴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1939年7月生于宜兴和桥镇。1958年拜著名陶刻名家任淦庭为师,勤奋好学,爱钻研,书法、绘画俱佳,作品优秀、细腻,他与沈汉生合作镌刻的“百寿瓶”曾获1984年莱比锡国际博览会金奖。
          代表作有:挂壁“龙凤呈祥”、“敦煌飞天”、“以陶为乐”、“延年益寿”、“狮舞迎春”等,有许多作品在省以上展评会得奖。
          储立之
          高级工艺美术师,中国工艺美术协会会员、江苏省陶瓷艺术学会理事、无锡市科协会员。1942年4月生于宜兴和桥镇。1954年进紫砂厂学习雕塑,后送南京艺术学院深造,毕业回厂从师紫砂名手吴云根学艺。他思路敏捷,艺术意境内涵。雕塑、壶艺、设计兼之,且各有千秋。他的作品曾多次参加国内外展览,深受陶艺界的好评。代表作有:龚春学艺、玉凤夔龙、炬乐等。
          顾绍培
          高级工艺美术师,中国工业设计协会会员、江苏省陶瓷艺术学会会员。1945年5月生于蜀山,1958年进紫砂厂随老艺人陈福渊学制花盆、花瓶。他勤奋好学,盆瓶作品较多,在上海盆景爱好者中有一定影响。后来亦制茶壶,其作品能大能小,大至被誉为“盆中之王”的特大供春壶;小至掌上微型盆。他的杰作“百寿瓶”荣获1984年莱比锡国际博览会金奖,同年被评为江苏省劳动模范。1985年,中华全国总工会授予顾绍培“全国优秀科技工作者”称号,获“五一”劳动奖章。1988年4月,晋升为该厂紫砂研究所副所长。代表作有:华亭壶、聚泉壶、高风亮节壶、六方龙凤壶、方山壶和百寿瓶等。
          何道洪
          高级工艺美术师,江苏省陶瓷艺术学会会员。1943年1月4日生于蜀山。1958年进紫砂厂,师承紫砂名手王寅春学艺,他勤奋好学,施艺严谨细腻,擅长设计制作筋瓢壶类,花货制作也有一定功力。所制筋瓢佳作,口盖平整,变换吻合,线条清晰,结构新颖,风格独特;圆器、轮廓周整,颇有珠圆玉润之感。他与中央工艺美院教授张守智合作的“古带提梁壶”,在1986年南斯拉夫第二届隆格拉布国际小型陶瓷展览会上获荣誉奖。代表作有:叠式菊形组合茶具、古带提梁壶、道方壶等。
          
          金沙寺后继寺僧供春(又说姓龚)是艺术化紫砂壶的一位重要创始人。
          
          供春是宜兴当地一位读书人吴颐山的书僮。吴颐山,名仕,字克学,颐山是其号,正德二年(1507)解元,正德九年(1514)进士。为了准备科举考试,他带了供春借住金沙寺闭门读书,供春看到寺僧制壶,就在服侍吴颐山的闲暇,暗中悄悄学习寺僧制壶之法,取得成功。供春还“斫木为模,削竹为刀”创造制壶工具,改进制壶技艺。供春作品目前存世还有两件,一件树瘦壶,今藏中国历史博物馆;另一件六瓣圆囊壶,今藏香港茶具文物馆。供春壶胎薄质坚,造型俊俏,故《阳羡茗壶系》说:供春壶“栗色闇闇如古金铁,敦厐周正,允称神明垂则”。成为后世的楷模,为紫砂壶制作的专业化、艺术化奠定的基础。
          
          供春以后制壶名手有董翰、赵梁、时鹏、元畅,均活动在嘉靖隆庆(1522~1572)年间,称为“四大名家”。
          
          董翰,号后谿,所制壶一改寺僧、供春以来的古拙风格,创制菱花式壶,作品以文巧著称。
          
          赵梁,一作赵良,所制壶多提梁式,以古拙朴实见长,传说提梁式壶为赵良首创。
          
          时鹏,又作时朋,所制紫砂壶以花瓣式最擅长,典雅拙朴,传世有水仙六瓣方壶,底刻“时鹏”楷书款,今藏香港茶具文物馆。
          
          元畅,或作元锡、袁锡,善制花瓣式壶,亦以古拙闻名。
          
          四大名家制壶风格,以董翰文巧而三家多古拙,如今只有时鹏尚有一件作品传世外,余三家均已无作品存世。
          
          四大名家的作品流传至今的已是凤毛麟角,他们所创作的菱花式、花瓣式等壶式造型,壶艺史上称之为筋纹壶或筋囊式,其造型特点是将形体分成若干个等分,把日常所见的瓜棱、花瓣等形象,精确严格的组织于壶的结构中,文理清晰流畅,口盖准缝严密,艺术性和工艺技巧高度结合,成为紫砂壶的传统壶式。
          
          继四大名家之后是被当时誉为三大妙手的时大彬、李仲芳、徐友泉三位壶艺高手,他们都生活在万历年间(1573~1619)。
          
          三大妙手以时大彬成就最显著,李仲芳、徐友泉为时大彬高足。时大彬,号少山,乃制壶名家时鹏之子。紫砂壶制作技术传至大彬已娴熟精妙,达到炉火纯青的境地,他对紫砂壶的泥料配制、成型技法、造型设计以及署款书法,都有研究。他在泥料中掺入砂碙土,开创了调砂法制壶,古人称之为“沙粗质古肌理匀”,别有审美情趣;另又首创几何形壶式,运用线条的圆曲方直,化出四方、六方、八方等线面挺括平正的方器,和珠圆玉润骨肉亭匀的圆器,成为紫砂壶造型的典型壶式,至今仍被广泛运用。在成型技法方面,他改进了供春“斫木为模”的制法,把打身筒成型法与镶身筒成型法结合起来,由此确定了紫砂壶泥片镶接成型的基本方法,是紫砂壶制法的一大飞跃。大彬还与文人士大夫相交游,并接受他们的建议,改作大壶为小壶,使紫砂壶更适合文人的饮茶习惯,从而把文人情趣引入壶艺,又使壶艺与茶道相结合,把壶艺推进到了一个新的高度。大彬所制壶今尚存十六七器,其中五器为近年考古发掘所获,皆出于明人墓葬。余均为传世品,分藏北京、上海、南京、香港等地各公私机构及藏家,壶式多样,有圆壶、六方壶、三足壶、开光方壶、提梁壶、书扁壶、僧帽壶、印包壶、菱花壶、半瓜水盂等,可见大彬壶艺成就之一斑。
          
          大彬署款,初请善书者落墨再自刻,以后直接运刀镌刻,书法闲雅俊秀,有晋唐意味,使其作品更具艺术韵致,为时人和历代所珍视。
          
          徐汉棠,中国工艺美术大师,1932年出生,1944年毕业于东坡小学。作为顾景舟第一弟子,徐汉棠深得“紫砂泰斗”真传,并悟其奥妙,一生共创作设计紫砂作品三百多件套,风格洗炼端庄秀丽,蜚声海内外,多件作品被国内外博物馆收藏。尤其是文革期间潜心制盆250多个品种,更是获“汉棠盆”美称。在创作实践同时,对紫砂工艺理论进行了系统研究,有多篇论文发表。
          
          <<董夕根>>--1967年生于宜兴.85年涉足紫砂,88年师从徐汉棠老师门下, 深得徐老师悉心传授教导, 被选送到江苏省陶艺术造型设计进修班深造, 其作品<<寿桃壶>><<子孙满堂>.在轻工部陶瓷作品展览会上荣获二等奖,<< 百子南瓜>>获第九届中国工艺美术百花奖.
          
          <<徐俊>>--工艺美术师, 青年陶艺家, 又号普人轩主人.1974年生, 中国工艺美术学会会员, 江苏省陶艺学会会员,91年进紫砂工艺厂,99年入选中外名人集,2000年作品<<清影>>被香港大世界收藏中心永久收藏,2002年作品 之<<集玉>>参加苏州首届名茶博览会获得银奖.98年入选<<当代陶艺名家集>>2003年入选<<壶魂>>...
          
          凌锡苟  又名一兵,1939年7月生,艺名陶石,高级工艺美术师、中国工业设计协会会员、江苏省陶瓷艺术学会理事、江苏省工艺美术协会会员。1958年开始从事陶业生产。1964年调到宜兴陶瓷公司新产品设计室,广泛交友,接触书画家、雕塑家,参加省和全国性的大型展览布置设计和创作工作。1986年任宜兴建筑陶瓷厂技术科长、设计室主任,设计楼台、亭、建筑装饰陶瓷件,成果丰硕。设计六角龙亭,获江苏省轻工新品评比一等奖。1987年调宜兴紫砂工艺厂任开发办主任。代表作《麻姑献寿》集陈设欣赏和实用为一体,富有情趣。1990年创作《十二生肖壶》以中国记年的标识,用抽象变形手法,模拟处理成紫砂茗壶,张扬生肖动物性格,采用五色紫砂泥制作,镌刻铭文,获得1990年全国陶瓷艺术展评会二等奖和首届国际陶瓷作品二等奖。1994年创作《六头蟠桃茶海》评为全国第五届陶瓷艺术设计创作展评一等奖,并入编于《中国美术全集》。1996年创作《日月同辉》获江苏省工艺美术协会陶艺新品一等奖。与名画家陆俨少合作《方门壶》、《砖屏壶》,与名画家程十发合作《石瓢壶》赠于海外博物馆收藏。《新生茶具》1992年参加日本美浓陶艺展,被日本大垣大学高等学校收藏。创作香港著名紫砂陶艺收藏家罗桂祥博士的半身塑像获艺术家好评。其作品表现手法多样、形式多变、造型生动准确。关注培养年青一代,均有上乘之作问世。
          代表作:八仙过海 日月同辉 蟠桃茶海 荷塘蛙声
          
          范友良  高级工艺美术师,1970年生于宜兴,从小受紫砂艺术的熏陶,师从吴扣华、范永良等名师。专业从事紫砂壶艺创作与研究,走继承和发扬的艺术之路。作品构思新颖,原料精选优质原矿,色泽纯朴雅致。作品以特有的品味赢得社会的肯定。
          
          艺术历程:
          
          1990年     进宜兴紫砂工艺二厂研究所。
          
          1991年     进宜兴紫砂工艺厂。
          
          1993年     作品《红梅报春》入编香港出版《紫壶砂艺》、《紫砂风采》
          
          1995年     参加上海美术馆举办的紫砂精品展,《提香》获银奖。上海电视台作专题报道。当年启用“良友陶坊”。
          
          1997年     《新华日报》作专访。作品《大梅樁》入编《当代紫砂群英集》。
          
          1998年     《束柴三友》入编《当代宜兴陶艺名家集》。
          
          1999年     参加中国人寿杯工艺美术世纪精品展,《束柴三友》获金奖。
          
          2000年 9月   作品《合欢》被无锡市博物馆永久收藏。
          
          2001年 5月   中国工艺美术学会授予“中国紫砂优秀中青年陶艺家”称号。
          
          2001年10月   作品《相扑》参加“中国杭州西湖博览会”获优秀奖。诸多新品入编《陶魂》、《紫泥如金》等作品集。
          
          2002年 3月   作品《梅竹双清提梁》获“全国工艺品、礼品、精品博览会”金奖。
          
          2002年10月   入编宜兴人民政府主编《宜兴年鉴》。
          
          2003年     作品《福寿双全》、《梅樁》入编《当代中国紫砂图典》。
          
          2004年     作品《松竹梅》入编《紫砂中青年英才集》。
          
          朱建伟  1956年8月生,宜兴青瓷厂工艺美术师、宜兴市第十届政协委员。1977年宜兴陶瓷工业学校毕业后分配至宜兴青瓷厂设计室从事陶瓷创作设计。20余年来有数百件作品被选送国内外展评,共有30件次获全国省内评比奖,其中获国际精品大奖赛优秀奖1件次,全国陶瓷评比三等奖1件次,江苏省陶瓷评比一等奖6件次,二等奖7件次,作品被中南海紫光阁收藏。1995年5月中国国际广播电台专题介绍题为《介绍宜兴青瓷厂工艺师朱建伟》、《工人日报》、《新华日报》也曾作过报道。论文《谈谈高温乳白釉丝网印花工艺》发表于《中国陶瓷》,《低温丝网印花工艺初探》发表于《丝网印刷》等,名录收入《中国英才》。
          代表作:开片嵌银丝大富豪壶  12.5〞开片博古瓶  开片五龙戏金蟾
          
          朱建萍  又名朱建平,号紫羽童,1954年10月生,宜兴锦达陶艺有限公司聘工艺美术师,江苏省陶瓷工艺协会会员。受家庭影响,从小热爱陶艺,1972年开始从事陶瓷工业技术工作,1980年江苏省陶瓷工业学校工艺专业毕业后,90年代初拜顾绍培为师,1994年入中央工艺美术学院深造陶瓷艺术设计。业余时间以踏矿寻泥为乐,选用优良天然紫砂色泥,对紫砂泥料及矿源作系列试验,并对紫砂历史文化进行研究,撰写的《试验曼生壶的紫砂文化现象和艺术风格》、《紫砂壶艺鉴赏和鉴定》、《对当前紫砂市场情况一点看法和思考》等论文曾在《江苏陶瓷》,台湾的《茶与壶》、《天地方圆》等杂志发表。作品以方货、花货见长,表现抽象的自然美及几何形体美为主要手法,尊重传统造型设计法则,选用传统仿古泥色仿制历代精品,为藏者喜爱。时有新品获奖。
          代表作:松寿壶  钻石提梁壶  醒狮壶
          
          诸葛逸仙  1963年1月生,宜兴长乐弘陶艺有限公司工艺美术师、中国工业设计会会员、江苏省轻工美术学会会员。1980年进宜兴彩陶工艺厂研究所随父诸葛永南学习陶瓷造型装饰艺术。1983年进中央美院进修学习。1992年师从徐秀棠学习紫砂雕塑创作,在长期实践中思考,将传统的彩陶艺术与紫砂艺术,现代中外艺术相结合,走出一条新的路子。与妻子牟锦芬合作的《合心瓶》获江苏省第二届轻美术设计评比二等奖,被日本多治见市南姬中学珍藏,《鱼纹合心瓶》与《旋风瓶》分别获第四届全国陶瓷艺术创作设计评比一等奖及三等奖,景德镇首届国际陶瓷精品大奖赛一等奖及二等奖。《无题》等作品均获国内评比奖项。《鱼纹合心瓶》为1992年第三期《中国陶瓷》杂志封面刊载介绍,雕塑弥勒佛,一路发,各种香炉均被台、港行家收藏。
          代表作:毁  刘海戏金蟾  再生
          
          周志宣  字小羊,1943年12月生,宜兴紫砂工艺厂工艺美术技师。1958年进厂,是福纪第四代传人,自幼随父母学制祖传“朱泥小壶”,初步奠定了制壶的良好基础,后开始对紫砂泥料、釉料工艺进行研究,取得成果,推动了紫砂事业的发展,多次获上级部门的嘉奖。所制成套《无铅乳白釉茶具》获轻工部科技进步一等奖;《南瓜壶》获陶瓷评比三等奖。代表作有《梅椿壶》、《仙桃壶》、《薄胎朱泥小壶》等。
          代表作:四方菱花瓶 仙桃壶
          
          周鹏甲  1940年10月生,宜兴昌海手工艺仿古陶有限公司工艺美术师。原在建新陶瓷厂设计研究室工作,后调至宜兴昌海手工艺仿古陶有限公司从事紫砂仿古陶手工艺设计。作品多次获省级以上设计奖并在《中国陶瓷》、《东方陶瓷》、《壶中天地》、《茶与壶》、《天地方圆》、《人民日报(海外版)》、《新华日报》、《无锡日报》等报刊发表,近年来创作的代表作有《猴王瓶》获江苏省新品设计三等奖。《圆梅椿壶》、《高梅椿壶》获江苏省传统工艺精品三等奖,《古龙字画筒》获全国第五届陶瓷艺术设计优秀奖。《脸谱挂盘》、《古龙瓶》获江苏省产品设计二等奖,《脸谱三角瓶》、《吉祥瓶》获江苏省评比三等奖。和鲍志强、施小马合作的《大乐瘿壶》赠送台湾知远研究发展基金会。1996年在艺术大师徐悲鸿诞辰101周年前夕,和高级工艺美术师沈汉生合作由廖静文题名的“悲鸿壶”及和王学仲题词的《大提梁壶》捐赠给悲鸿故居。
          代表作:唐代观音头像 脸谱挂盘 大乐瘿壶
          
          周坤生  1942年6月生。宜兴紫砂工艺厂工艺美术技师。1958年进紫砂工艺厂从师已故艺人吴云根、朱可心。1959年协助朱可心完成《矮型竹节咖啡壶》的创作。1961年又拜顾景舟为师。1973年从事质量技术管理工作,现任紫砂工艺厂总质检师。业余致力于壶艺的创新,作品多次入选国内外大展并在多种书刊上刊登,深受行家好评。主要代表作有《馨风竹海壶》、《五福庆泰壶》、《飞腾壶》等。
          代表作:乘风破浪 五福庆寿 双圈秀竹
          
          周桂珍(女)  1943年8月生,宜兴紫砂工艺厂高级工艺美术师。1958年进紫砂厂师从王寅春学习壶艺并得顾景舟悉心教诲,由于热爱陶艺,专心好学,技艺进步较快,深获导师好评。后又与丈夫高海庚(已故陶艺名家)共同求索,耕耘陶沃野。将现代创意与传统艺术相结合,博采众长,借鉴青铜器、玉器于紫砂艺术之中,合作了《集玉壶》、《扁竹提梁壶》、《鼎纹立足壶》、《四季如意壶》、《追月壶》等,当丈夫于1985年不幸去世后,忍着莫大痛苦,振作精神,倾心注力于壶艺创作,努力攀登艺术高峰。以后仿制多件历史名作如《曼生提梁壶》、《僧帽壶》等皆得其神,又创作《春神提壶》、《联壁壶》、《乐水壶》、《高枝提梁壶》。与中央工艺美术学院张守智教授合作的《汉方提梁壶》、《真知提梁壶》、《珍竹提梁壶》等都是线条流畅,造型美观大方、朴质高雅而富有现代气息的佳作。
          代表作:大彬如意壶 紫泥方琮壶 大曼生提梁壶
          
          郑求标  字牛田,1954年1月生,宜兴市蜀古紫砂工艺三聘工艺美术师,设计制作部主任。自幼爱好美术,尤爱国画,刻苦自学,1975年起专为苏皖各地外贸单位绘制工艺挂扇,挂历。1986年加入宣城地区美协,后回宜兴师从徐安碧从事陶刻、泥塑、泥绘等陶艺装饰工作。经过多次试验,摸索出紫砂陶艺装饰工艺新技法,即以陶坯为载体,用各色泥料为颜料,以国画为摹本,运用堆绘、平涂、浮雕一次烧成,使富有民族特色的中国画跃然陶上。作品泥绘大型紫砂壁画《沁园春、春》在全国人大会议厅挂展,为迎香港回归特制紫砂壁画《情系祖国》,作为国家级礼品。
          代表作:江南水乡(泥绘)  松鹰图(泥绘)  东方雄姿(浮雕)
          
          张志安  1930年3月生,江苏省宜兴轻工业学校高级讲师、江苏省陶瓷艺术学会副理事长、中国书画名家金秋笔会会长、景德镇画院名誉院长、宜兴市美协理事长。1995年毕业于鲁迅文艺学院,先后在景德镇陶瓷学院,江苏省轻工业学校执教基础美术、陶瓷美术等。40多年的教涯培养众多学生,其中不乏优秀人才,著名的有陈钟鸣、叶竹青、戴荣华、徐亚凤、邓景渊、徐庆根等及宜兴地区的邱玉林、徐安碧、吴鸣等。执着艺术,勤奋创作,书画、诗文暨陶瓷作品颇丰,并将书画艺术溶于陶瓷作品之中,更添不尽雅趣。如《釉里红鳜鱼罐》、《小小山居静无尘瓶》、《鱼游广寒宫笔筒》,设计的《人寿壶》、《田圆情趣壶》、《九头金鱼白瓷小茶具》,瓷件《鸡不叫也天亮》等曾获铜奖。论文《勇于创新,自成机杼》、《齐白石山水画》、《一枝红杏出墙来》等30多篇学术论文发表于《中国陶瓷》、《景德镇陶瓷》、《陶瓷工程》《紫玉金砂》、《天地方圆》、《东方艺术》等报刊。
          代表作:荷塘闲趣(挂盘) 相逢何必曾相识(釉上笔筒) 鳜鱼罐(釉里红)
          
          张锁坤  1947年2月生,宜兴紫砂工艺二厂工艺美术师,现任该厂副厂长。13岁进紫砂工艺厂随谈耀坤学艺,后调紫砂二厂从事技术辅导及管理工作,并致力于茶壶制作与研究。所设计制作的作品,技法与色调统一和谐,在传统结构中溶入豪放的创作风格,表面的陶刻装饰,丰富了作品艺术内涵。代表作有《天宝》、《思源》、《醒狮》等。《六方茶具》为中国茶叶博物馆收藏,《巾帼英雄壶》选为第四届世界妇女大会奖品之一。1990年获轻工业颁发的从事工艺美术行业30年荣誉证书。
          代表作:福寿双全壶  五虎上将  韵玉壶
          
          张红华(女)  铭号霜叶红于二月花,华慈陶室,高级工艺美术师、江苏省工艺美术协会会员、中国工业设计协会会员。1958年进宜兴紫砂工艺厂,先拜著名老艺人王寅春为师,1980年到特艺班,转入顾景舟大师下学艺。1983年参加中央工艺美术学院举办陶瓷造型设计进修班深造。三十多年来不断创作实践,共有二百余件(套)紫砂陶艺作品问世,包括各类茶具、壶、盆、瓶、摆件等等。艺路较宽技艺全面,善制光货、花货、筋纹器、方器等门类作品,既继承传统紫砂艺术的精华,又具有开拓创新精神,形成自己独特鲜明的艺术风格,特别是在全手工传统光货制作领域有独到的建树,先后与我国当代的名画家、书法家、美术家联壁合作,推出紫砂陶艺珍品,其中有刘海粟、李可染、黄苗子、范曾、启功、曹简楼、冯其庸、汪更新、张守智等,成为艺术界的传世珍品。作品多次在国内外陶大赛中获奖,1979年《十五头志泉咖啡具》获全国陶瓷展评三等奖,《青泉壶》被故宫博物馆收藏。《古玉壶》被英国维多利亚博物馆收藏,和中央工艺美院张守智教授合作的《彩灯提梁壶》获萨格拉布国际陶瓷展荣誉奖,《彩竹颂石提梁壶》获景德镇国际陶瓷展评三等奖,《秦权壶》于1992年8月在日本京都世界和平文化大赏展上获国际文化优秀奖。多次应邀赴香港表演制壶技艺,1988年出访日本,深受日本陶艺界人士厚爱。先后撰写《紫砂时尚探秘》和《紫砂素身圆器的美学特征及鉴赏》等多篇论文,在专刊上发表。
          代表作:三足花边钵壶 玉笠壶 彩灯提梁壶
          
          张洪芬(女)  1946年5月生,宜兴紫砂工艺厂工艺美术技师。1985年进厂,师从朱可心、许承权等,刻苦好学,所制高档工艺壶做工精细,线条清晰,挺括,布局合理,在历次评比名列前茅。1970年制作的《洪芬小盆》曾在日本市场风靡一时。八十年代初和丈夫周尊严多次合作,1990年获轻工部颁发的从事工艺美术30年有突出贡献的荣誉证书。作品屡次参加国内外展示活动,并在多种书刊上发表,深受行家和客商的青睐。
          代表作:玉中  元乐壶  碧波如意壶
          
          翟锁龙  1952年10月生,宜兴市大成陶瓷有限公司工艺美术师、中国盆景艺术家协会会员,现任公司董事长。1970年高中毕业后进宜兴均陶工艺厂工作,1972年在均陶工艺厂研究所从事新品开发,期间在厂办工大学习二年,并参加全国出口陶瓷进修班学习。1988年自办企业专业研究,开发紫砂陶的盆艺制作,将宜兴特有的红、黄、黑、青等特有紫砂色泥,运用铺砂、挑砂、缕刻、泥绘、墨绘、彩绘等工艺技法,设计、制作的高档工艺盆,古朴庄重,造型多变,深为国内及海外盆景园艺家及收藏家所喜爱。1997年受中国盆景艺术协会委托为第三届全国盆景艺术展设计制作了纪念盆。
          代表作:云足八菱葵套盆  堆花小盂  大红袍云足葵角长方盆(136/96/28公分)
          
          虞月红(女)  1952年6月生,江苏省陶瓷研究所工艺美术师。1976年于江苏省陶瓷工业学校装饰专业毕业,1985年进中央工艺美术学院进修国画,长期从事陶瓷专业工作,擅长陶瓷美术设计和山水国画。1979年《金钏图案插盘》获江苏省轻工美术评比一等奖,1991年《银丝镶嵌紫砂山水扇面》获江苏省轻工美术二等奖。并曾为镇江一泉饭店、无锡太湖工人疗养院、宜兴邮电局等单位绘制大型陶瓷壁画。国画《春到颐和园》发表于1995年《工人日报》,论文《紫砂泥绘装饰艺术初探》和《紫砂加彩艺术概述》发表于1994年《江苏陶瓷》。
          代表作:蒲公英茶具
          
          尹祥明  1963年12月生,宜兴紫砂工艺二厂工艺美术师。1983年进宜兴紫砂工艺二厂随邵新和学习雕刻艺术。1984-1985年进无锡工艺美术学校进修,1986-1994年随徐秀棠从事雕塑创作。作品曾多次参加香港、台湾等地展览,并多次入编紫砂专业性画册及杂志。1995年参加上海美术馆举办的“宜兴、景德镇陶瓷精品展”,其中《大荷包壶》由江南大学赠送给国家副主席荣毅仁收藏。1997年入选文化部举办的“中国当代陶艺展”。作品《竹提梁壶》、《皮革壶》由文化部代表国家收藏。论文《紫砂壶艺的风格设计》于1994年发表于山东艺术学院《设计艺术》杂志。
          代表作:布纹壶  惮古系列之二  回归壶
          
          叶敏毓(女)  1959年10月生,宜兴紫砂工艺二厂工艺美术师、无锡市美术协会委员。中学毕业后随母学艺。1982年进紫砂工艺二厂,在青工制壶质量评比中三次获第一。1985年调紫砂二厂研究所,在徐汉棠悉心指导下,造型设计,制作技师更上台阶。作品做工精细秀美,线条挺括流畅,轮廓端正大方,气势神韵兼备,代表作有《四季组合壶》(获优秀作品和创作设计奖)、《宝石茶具》、《滕编提梁茶具》、《圆球壶》等。
          代表作:四季如意组合壶  圆球壶  合滕壶
          
          徐玉芳(女)  1943年11月生,宜兴紫砂工艺厂工艺美术技师。1958年进厂师从王寅春,又受已故艺术大师顾景舟的指点,技艺比较全面,尤以盘纹器见长,造型高雅,线条流畅。《盘纹器九头大元线条壶》,1986年曾被当作国礼赠送日本国。《芳玉壶》,1988年获陶瓷公司新产品奖,并入选香港双鱼公司“紫砂春华当代宜兴陶艺”展览。1993年所制《菱花石瓢壶》被香港收藏名家罗桂祥收藏并送英国、美国、加拿大、香港等国家和地区展出。
          高潘壶 中元条壶 五头半菊茶具
          
          徐元明  号远明,1964年9月生,宜兴紫砂工艺二厂工艺美术师,1983年进紫砂二厂,师从王振国学艺,后调到研究所又随徐汉棠大师学习设计及制壶技艺,进步迅速,1986年即获无锡市工艺造型设计先进奖。近年来,刻苦钻研紫砂传统技艺,作品日益成熟,并以制作松、竹、梅见长。在传统技艺上力求变化创新,富有时代气息,技法俊秀细腻,逐渐形成独特的风格。代表作品有《挚友三陶》、《大圆僧帽壶》、《圣桃大提壶》均为台湾、香港知名企业所收藏。
          代表作:桃壶 红枫壶 五头石松茶具
          
          徐雪娟(女)  别号雪卷,1961年1月生,宜兴紫砂工艺二厂工艺美术师、江苏省第八届妇代会执委。为工艺大师徐汉棠之女,自幼受家庭熏陶,酷爱陶艺,1979年正式随父学习,开始领悟陶艺的真谛。后被选送到中央工艺美术学院进修陶瓷造型。经过刻苦磨炼,悉心钻研,技艺及创作水平日益成熟。特别是对传统作品的设计和制作,尤有心得。所制的《绿荷茶具》古朴纯洁,获第九届中国工艺美术百花桨行业评比二等奖。
          代表作:陶韵  石鼓
          
          徐秀棠  1937年12月生,高级工艺美术师、中国工艺美术大师、中国工艺美术大师、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国陶瓷美术协会理事、江苏省文史馆馆员。1954随陶刻艺人任淦庭(缶头)学习陶刻装饰技艺。1955后进蜀山陶业生产合作社(紫砂厂前身),1958年到中央工艺美术学院民间艺人雕塑研究班学习,后转入“泥人张”工作室学习民间泥塑。1959年曾参加淮海战役烈士纪念碑的雕塑创作。1968年主持并试制成功高2.8米的紫砂陶大型雕塑《毛主席去安源》。1972年恢复负责开展了多方面的创作设计研究工作,试制成功适合雕塑生产的泥料,采用色坭、镶嵌、琢毛等手法,并用“辉发釉”烧成雕塑,首次创作了《西游记人物群雕》在广交会上受到客商喜爱。1973年主持总体设计了《银葵茶具》、《水利壶》、《鱼形文具》、《鱼纹瓶》等作品,运用瓷、竹、金属等材质与紫砂工艺巧妙结合,如“瓷珠镶嵌”、“嵌银丝”“色泥”、“锦纹”“琢毛”等多种装饰技巧。1977年与江苏省雕塑家一起,在苏州东山紫金庵临摹18罗汉泥塑、用紫砂陶烧制小样,分别由江苏省工艺美术单位存档。
          
          坐八怪之探地 坐八怪之丈天
          1978年创作了《萧翼赚兰亭》、《曹操煮酒论英雄》、《雪舟学画》等着意人物内心世界,形态逼真的作品,先后参加在北京举办的宜兴陶瓷展览和全国陶瓷艺术展评活动获全国美术设计奖。其中《雪舟学画》投产后连续8年盛销不衰。与顾景舟合作撰写的《宜兴紫砂工艺陶》于1979年发表《江苏陶瓷》。之后相继创作一批以群体组合,文化名人和民间典故题材的作品,有《鉴真和晁衡》、《刘海戏金蟾》、《两长喜珠》、《坐八怪》、《四代书法家》、《饮中八仙》等。其中《坐八怪》在全国陶瓷美术设计评比中获一等奖。1981年与顾景舟等参加香港市政局举办的“亚洲艺术节”。1986年设计紫砂陈设陶《丙寅大吉》获全国陶瓷设计评比一等奖。1987年其到紫砂二厂任雕塑艺术分厂厂长热心于对青年的培养,并首创特大型陶艺,高161厘米、重172公斤的《净瓶观音像》、大型《花生》、《冬笋》、《灵芝》、《鼎狮熏香炉》等文玩陈设陶。他除从事陶塑创作之外,在综合陶刻、陶塑料的基础上,设计创作一批别具风貌的紫砂壶有《龙凤壶》、《天威壶》、《灵豹壶》、《时袋壶》、《太平壶》、《竹报平安》等,并在镌刻铭款上做学问,作应时、应壶,应情之铭文。期间发表论文《紫砂陶刻艺术理论》,在《文汇报》举办“紫砂文化征文奖”中获得一等奖。还与顾景舟一起编辑《宜兴紫砂珍赏》,由香港三联书店出版发行。
          1990年其从宜兴人文题材中塑造雕塑艺术形象,主要有《供春学艺》、《紫砂艺人邵大享》等。在“中国第二届紫陶艺术展览会”上发表新作《十八罗汉》。这些作品凭借艺术功能的发挥再创造,突出人文精神,演示整体形象,独具魅力。1989年赴日本访问。1991年受日本陶艺家明星大学的邀请访问日本东京艺术大学,武常野艺术大学、明星大学陶艺系,并参观众多的展览和博物馆。1992年与胞兄徐汉棠应台湾省民族文化基金会邀请,到台湾访问,开展紫砂文化的两岸交流活动。1994年与日本著名陶艺家高弘先生组建中外合资企业宜兴长乐弘陶艺有限公司,任技术总监。1996年再度受台湾民族文化基金会邀请,访问台湾,发表《试说紫砂雕塑的艺术表现》,作品受到台湾同行极高评价,1996年获得中华民族文化薪传奖,发起主持“首届中国现代陶艺展”,
          其从事紫砂工艺40多年,不仅在紫砂工艺上有较深的艺术造诣,而且研究中国绘画,书法,并将之融会贯通到紫砂工艺创作之中。创作了200多件紫砂陶塑优秀作品把传统技艺和现代风格完美地结合起来。许多作品被英国伦敦维多利亚博物馆、故宫博物院、上海博物馆收藏。
          代表作:供春像 紫砂名艺人之邵大享 始陶异僧
          
          徐维明  1957年2月生,宜兴紫砂工艺厂工艺美术师。1976年进紫砂工艺厂,随父徐汉棠学艺,1982年入中央工艺美术学院陶瓷系进修两年。作品创作思路敏捷、风格独特,较好地运用现代陶艺技法与紫砂传统工艺相溶合的手法,创作出有特色的作品深受壶艺爱好者的好评,并多次在国内外获奖。1989年设计的《光烛的奉献》获日本第二届国际美浓陶艺设计评比入选优秀奖,1991年《双提茶具》获全国陶瓷评比三等奖。《裙花提梁壶》被中南海紫光阁收藏,《竹提茶具》为澳大利亚国家博物馆收藏。1992年入编《中外名人辞典》。
          代表作:丹炉壶  生生不息提梁壶  三日情
          
          谢曼伦(女)  1942年10月生,宜兴紫砂工艺厂高级工艺美术师、中国工艺美术协会会员、江苏省陶瓷艺术学会会员。原籍安徽芜湖,抗战胜利随父定居宜兴蜀山。1958年进宜兴紫砂工艺厂,1959年调到宜兴西■紫砂厂,再拜范正根为师,1961年又重回宜兴紫砂工艺厂。1983年参加中央工艺美术学院紫砂造型班学习,作品参加全国工艺美术展,日本中国工艺美术展,赴美田纳西州展。1982年作品《艳竹》、《柱础壶》获轻工部全国十一省市陶瓷展评会二等奖,作品《秋菊》获无锡市轻工业开发产品一等奖。1989年获江苏省新产品金牛奖,1990年获轻工部全国陶瓷展评会三等奖,90'陶都景德镇杯国际陶瓷精品大奖赛三等奖。1991年《小桑宝》在北京国际陶艺研讨会列为入选作品。《碧玉如意》获得江苏省陶艺展评一等奖。《百花园中一小草》、《艺海生涯点滴》、《生活创作之源----论桑宝壶艺术构思》发展在专刊上。从艺40载,先后创作60多个新品。与亦师亦友的丈夫吴震同甘共苦、切磋技艺,硕果累累。
          大桑宝壶 迎客松系列 九龙头竹报茶具
          
          徐汉棠  1932年5月生,高级工艺美术师、中国工艺美术大师、江苏省陶瓷美术会理事、中国陶瓷协会会员、中国轻工业设计协会会员、中国工艺美术学会高级会员、上海紫砂协会理事、中日陶瓷研究协会顾问,现为无锡市政协委员、宜兴紫砂厂工艺二厂研究所所长。
          五十年代初拜当代紫砂泰门顾景舟为师,成为其第一个弟子。1955年进蜀山陶业生产合作社(紫砂工艺厂前身),1958年被派到无锡学习,开创紫砂模型生产新工艺,设计了壶盖的铁模压坯,石膏模注浆等新品,1965年为上海市盆景协会设计制作250种花盆,一时沪上以收藏“汉棠盆”为快。1970年设计创作的什锦水平壶(一套十件)参加中国工艺美术展览赴美国展出,该产品引起广泛的注意和兴趣,以致长年畅销不衰。1975年参加中央工艺美术学院举办的日用陶瓷美术设计培训班学习。同年参与宜兴陶瓷公司主编的《紫砂陶器造型》的实物测绘、制图工作,该书由轻工业出版社于1978年出版。其作品运用紫砂开片冰纹手法,使纹理妙若天成,壶盖移位,线纹吻合。其不仅用铺砂、调砂等装饰手法,还运用礼花、边花、填花等多种手法,1979年宜兴陶瓷展览在北京故宫展出,其作品吸引众多观众。1979年从红木雕刻镶嵌银丝的工艺中受到启发,与徐秀棠,鲍仲梅等研讨,终于创作出二套《十五头嵌银丝咖啡具》,“紫砂镶嵌银丝”的新工艺从此受到藏家钟爱。1980年《四方冰纹壶》获全国陶瓷美术设计评比优秀奖;1982年《上六茶具》获全国陶瓷美术设计评比二等奖;《什锦水平壶》、《微型什锦壶》获江苏省四新产品特等奖及一等奖。
          1986年应邀到香港作技术表演,各大报纸、电视台均作报道,《岁寒三友》、《三菱花》和《大型掇壶》受到高度评价。1987年香港海洋公司举办展览,其以海涛为题设计了《碧波明珠壶》、《古兽窥今壶》参展。1988年又 以《寒江独钓》参加香港华翠公司举办的“宜兴紫砂当代名人作品展”。1992年应台湾民族文化基金邀请,与胞弟徐秀棠到台湾进行学术交流并到东海大学讲学,操作示范。1997年两件大型作品参加在上海举办的“首届中国现代陶艺展”。
          代表作:红菱花壶  博古摆件  大彬提梁壶  蒲包口腰元盆  混砂仿古壶
          
          顧景舟
          
          1915年生,原名景州,早年曾用藝名"武陵逸人”、“瘦萍”,晚年愛用“老萍”。宜興川埠上袁村人。少時就讀於蜀山東坡書院。聰慧出衆,常得書院導長的褒揚。
          1933年,18歲時,在家繼承祖業,隨祖母邵氏制坯,亦承 襲家中制壺客師的訣巧,憑藉文學功底,放出手不凡,一舉成 名,躋身壺藝名家行列。20歲左右,曾應上海郎氏藝苑聘請, 仿古作陶,每遇歷代名作,反復揣摩,悉心研究,所制作品與 傳器相比有過之而無不及。
          1954年10月,他回應政府號召,積極參予湯渡陶業生産合 作社紫砂生産工場的組建籌劃工作。1955年1月建社就緒,立即著手負責“紫砂工藝班”的招生和技術輔導的育才重任,培養 出現今的多位高級工藝美術人才。
          1958年,他積極參予了紫砂技術革新、技術革命運動。1959 年被任命爲宜興紫砂廠技術研究室副主任和技術股副股長,並 參與北京人民大會堂江蘇廳的佈置設計工作,設計了一批大型 的茶具及高檔花盆。
          1975年起,他多次參加宜興地區古窯址的發掘研究工作, 對蠡墅羊角山宋代紫砂窯址進行了認真細緻的考證。他對紫砂 陶的歷史沿革、名人傳記、古陶鑒定做了大量的研究和資料收 集工作,先後發表數十萬字有關紫砂陶藝的論文。有關紫砂的 書刊都聘其爲藝術顧問。
          1980年,在他的支援及參與下,專門建立“紫砂特藝班”。 按香港著名收藏家羅桂樣先生的供樣,複製歷史名作,並挑選 工藝師和高級工藝師每周爲特藝班學員上課,奠定了紫砂技術 水平躍上新臺階的基礎,爲整個紫砂事業的繁榮與發展寫下了 光輝燦爛的一頁。
          1981年香港第六屆亞洲藝術節上“紫砂特藝班”的這批作 品大展紫砂陶藝雄風。同時,顧景舟在港爲羅桂祥博士、紫砂 陶藝收藏家加冕,爲收藏的兩百件藏品作出鑒定,並開辦紫砂 陶藝講座。他的博學,對作品的精闢分析,繪許多國家的學者 和鑒賞家留下深刻的印象。顧景舟曾三次參加全國工藝美術藝人代表大會,受到國家領導人的接見。他的作品受到國內外同 仁的高度評價。1982年被國家評定爲工藝美術師,1989年晉升 爲高級工藝美術師。“宜興紫砂”被國家評定爲質量銀質獎後,他又親自設計指導一批紫砂精品,參加全國性的展評活動,促 使“方圓牌”高級紫砂茶具被國家評定爲“金質獎”。1985年, 他擔任宜興紫砂研究所所長,積極引導技術人員參加出國展覽, 並親自撰寫文章、圖冊,親手製作作品,將紫砂藝品從商品化 宣傳上升到藝術品的文化層次。1988年4月,中華人民共和國輕 工業部授予他“中國工藝美術大師”的光榮稱號。1989年赴香 港辦展之際,他爲紫砂陶藝愛好者又作了專題講座,並參加評獎活動,使優秀的中華民族文化一紫砂陶藝更加發揚光大。
          1992年,在宜興第三屆陶藝節紫砂國際文化研討會上,他 發表了《紫砂陶史概論》。他的精闢論述,受到紫砂陶藝界人 士的好評,他在垂暮之年,將自己一生幾十年的創作實踐經驗 總結歸納,親自編著《宜興紫砂珍賞》巨著,由香港三聯書店 出版發行,在紫砂陶史上又寫下了光輝的一頁。顧景舟窮畢生 精力于紫砂陶藝,不斷進取,勇於創新,並帶領幾代人爲紫砂 事業增光添彩

        • 中国紫砂艺术网版权所有Copyright©www.zgzsys.com,All right
        • QQ:529512899424753128
        • Email:fuwu@meishujia.cnbeijing@meishujia.cn技术支持:中国美术家网
        Processed in 0.081(s)   12 queri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