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

      谈谈纯手工成型及相关收藏的概念

        很多人问我是不是喜欢纯手工成型的紫砂器,坦白的说,在有的选择的前提下,确实如此。
        缘何?
        是吹毛求疵?附庸风雅?还是人云亦云?
        我觉得都不是!


        收藏紫砂器的同好大致上有一个共同的概念,同一作者、器型接近、泥料一致、烧成效果相同的前提下,纯手工成型的作品比有借助模具成型的作品价格要贵,这个相信不会有人持反对意见的。


        在我看来,“有借助模具成形”与“复印概念”不能划上等号,因为借助模具成型仅仅是很小的一部分工序。但因为这个小的工序,恰恰能够表现作者基本功实力和制作能力。经过很多试验,一些泥性嫩、收缩比大、粘度低的泥料,制壶过程中借助模具成形要比纯手工成型容易很多很多了。这个除了考验了作者的制壶能力,还有就是作者对泥质、泥性的把握程度。


        为什么需要借助模具生产制作紫砂器?是有多个回答的:
        1.
        减少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提高生产量,加快产生价值速率
        2.
        作者制作水平不足,依靠纯手工难以达到理想效果
        3.
        依靠常规纯手工成型工艺根本无法完成,只能借助模具(与2有本质区别)


        一把略有看头(我们假设以1000元附近的不知名的民间陶手为标准)、细工和比例都不错的纯手工成型传统器,一个实力派作者,究竟能做几把?如果借助模具成形的话,又能做几把呢?当今时代,还存在一个作者一天做3把洋筒的快枪手吗?如果还有,他愿意这样做吗?当今的陶手,似乎每天招待应酬的时间普遍要比做壶的时间要长。


        的确存在不少实力派艺人,他们的手艺已经炉火纯青,对于他们来说,做一把纯手工壶比做一把模子壶都要快的多。但这样的比例是多少?举例说明:广州茶博会上,我们能够见到、上手的纯手工成型器与有借助模具成形器的比例大概又是多少?我想大家心里有数的。1(纯手工):1000(模子壶)都达不到。


        古往今来有没有真正意义上百分之百纯手工成型的作品?答案是否定的,当然不可能有!明代做一个实心坨子用勺子挖空壶心的做法,也要借助工具啊,圆规总要的啊。勺子是什么?当然是工具,总归不会用手指头挖。那纯手工的概念究竟如何形成又是如何定义?传统意义上认可的纯手工成型的工序,就可以列入纯手工成形的工序,包括【身筒使用虚驮】在内。而每一个掇球、仿古、莲子的壶盖,只能通过虚驮成型。


        究竟为什么要追求纯手工的作品?我觉得应该从广义的概念来分析,紫砂壶是什么?应该规划到什么范畴?
        回答:中国文化艺术收藏品范畴内的其中一项民间手工艺项目,目前尚在收藏杂项之列,未入主收藏系列。如果一项这么传统的手工艺活儿都尽量不去用传统的纯手工成型工艺完成?我们收藏还有什么意义?



        能不能用工具在模子壶上将纯手工成型的痕迹全部做出来?当然可以!! 如果做出来的话,莫说一般收藏爱好者,就算连专业陶手都未必能分清。
        但!我们能不能用最基础的判断方法去定义是否纯手工成型的壶品?当然可以!!
        假如我们面前的壶品根本就是一把无需怎么细看就能分辨出的模具成形品。而且是一把再传统不过,成型难度不高的传统实用器。而且形还做的不美,这样的作品,值得我们花大半个月工资去购买吗?防君子不防小人,在还没能力分辨高手做的仿纯手工品之前,为何我们不先大致上弄明白纯手工壶的基本分析条件呢?


        已经不止一次在私下或公开看到一些话语——有些陶手看着我们在讨论纯手工成型的论据,私下说我们根本就不懂,还说什么我们讨论的话题简直是滑稽,在开玩笑。


        这样所谓的职业陶手,职业道德和人品就实在不敢恭维了!
        他们没有想过让更多爱好者知道更多实情,而是抱着一种站在一边嘲笑崇拜者们继续吃药的心态来玩。具备这样心态的业者,谁还敢买他们的作品?
        在我看来,用实力做出优秀作品兑现出高价是合情合理的。

        • 中国紫砂艺术网版权所有Copyright©www.zgzsys.com,All right
        • QQ:529512899424753128
        • Email:fuwu@meishujia.cnbeijing@meishujia.cn技术支持:中国美术家网
        Processed in 0.070(s)   12 queri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