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

      心 如 莲 花 开——工艺美术师马国芳

        我不是紫砂的灵魂,但我的灵魂中肯定有紫砂的元素。

        工艺美术师大师马国芳

        我也不是为紫砂而生的,但我相信紫砂壶组成了我全部的生命。

        很多人看到了紫砂壶的光鲜亮丽,但一直接触不到紫砂背后的东西,下面我来和大家分享一下一个普通的做壶人是如何对待紫砂壶和紫砂文化的。

        马国芳老师作品

        我自小就受到紫砂文化的熏陶。从中学毕业后开始学做壶,如常人一样,也是进紫砂厂学习、拜师、到创建自己的工作室。通过努力学习,再经过工艺美术专业的中专、大专、本科,直至清华大学的高级研修班。一步一步的走来,也是实在的不容易,步步艰辛。

        这些年来,我对紫砂艺术追求的脚步从未停止。

        马国芳老师

        为了熟悉和了解紫砂,自己就去矿上找原料,一刨一刨的挖,一袋一袋往家扛。我从没觉得苦和累,却让很多人不理解,说我傻,而每一次我都是转身一笑而已。扛回家的原料要精挑细选,仔细分类。矿料加工是最累人的,晾干后要用锤子破碎,用石磨磨成粉末,用筛子筛选,体力活,粉尘又大,这些我都熬过来了。矿料和泥料收集的多了,家里地方就显小,外面租房子堆放,买大缸浸泡陈腐,大木槌锤炼,这些都很折磨人,但都没能战胜我对泥料痴迷的喜悦。

        后来矿上的原料不好找了,我就和顾建余二人开着摩托车走街串巷,到农村去淘。若干年前的泥料,放到现在,那是最好的泥料,但长时间存放后会变干硬,再处理成能直接做壶的泥料,又得经过很多道工序,很多人怕麻烦,一般会处理掉。而这些对于想做更多研究的我们来说,都是宝贝。有时遇到特别好的料,我们会用高价买下,回家就再过几个月的紧日子。十多年下来,我们收藏了很多矿料和泥料。这种艰辛,也只有我和顾建余知道,感谢他的理解和支持。

        紫砂壶制作技艺的传承,以前一般是父母传子女,以家传为主。也有拜师学艺的,但必定要经过漫长的岁月才可能会有成就,像这样的人也是不多。俗话说:一个师傅一把尺,也正因为这样,每家必定会有在某些环节上是他人无法或者很难超越的技艺。平时同行之间的交流,制作技艺方面,大家几乎从来不说。为了学人家的长处,我们就广交朋友,经常邀请同行老师来我家喝茶聊天。有时有的老师说到高兴时,偶尔会说出一点点,而这已经足够提高我们的制作水平了。师傅教,同行提,加上自己的苦练,终于让自己有了现在的进步。当然了,泥料的配制,这么多年下来,还是从没有人向我们透露过一星半点儿,感觉有点遗憾。好在我们喜欢琢磨,长时间的累积,也获得了一些心得。

        马国芳老师作品

        岁月静好,这么多年的坚持,我们也一直没敢忘记多做公益,从小处开始,从身边做起,逐年提高,有时参加社会性的公益活动,有时结对子、一对一的扶持,有时做义工。点点滴滴的净化了我的心灵,也带动了一些人。最值得我骄傲的是在2014年,有幸获得了“宋庆龄基金会”颁发给我的:爱心大使称号。现在我们又认识了中国著名的公益电影导演周永旗先生,我相信在他的带领下,以后我会做的更多、更好!

        马国芳老师与导演周永旗合影

        紫砂是陶瓷的一个分支,独特的一支。从出现到现在,历经沧桑,起起落落。我没赶上她的辉煌,但我却也经历了几十年,深刻感悟了“明制一壶,值抵中人一家产”、“天下茶具,首出宜兴”的辉煌,也经历到了紫砂的低谷。穷也罢,富也罢,学吧;成也罢,败也罢,做吧!

        宜兴紫砂,让我再靠您500年!

        • 中国紫砂艺术网版权所有Copyright©www.zgzsys.com,All right
        • QQ:529512899424753128
        • Email:fuwu@meishujia.cnbeijing@meishujia.cn技术支持:中国美术家网
        Processed in 0.083(s)   10 queries
        updat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