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光影同辉 美美与共”——庆祝中意建交55周年艺术特展在罗马举办
    2. 当地时间6月25日,由中国中央广播电视总台联合意大利文化部、意大利人类文明博物馆、意大利罗马美术学院、意大利足球协会、意大利拉齐奥大区议会主办的“光影同辉美美与共”——庆祝中意建交55周年艺术特展在意大利林琴国家科学院开幕。 特展展出来自100多位中国当代书画名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工艺美术大师的200余件精品佳作,以及意大利人类文明博物馆珍藏的意大利艺术作品。展品聚焦两国文化的独特性与共通性,包括书画、景泰蓝、竹刻、刺绣、云锦、玉雕、剪纸等中华传统技艺,以及意大利传统服饰、陶器、铜器等珍贵文物艺术品。特展于6月25日至7月9日向公众开放。 [详细...]
      2025/06/27 08:18:46 来源:新华社 编辑:中国紫砂艺术网
    1. 惟有绿荷红菡萏——荷花文化漫谈
    2. 宋吴炳《出水芙蓉图》。图片由作者提供    【谈文绎史】      自古以来,荷花因其美丽姿态和象征意义,深受人们喜爱。文人喜欢它“出淤泥而不染”的君子之风,老百姓爱其“多子多福”的吉祥寓意,宗教中的荷花则凸显圣洁、清净的特征。   早在春秋时期,青铜器莲鹤方壶就融入荷花造型元素,壶盖由间距相同的荷瓣组成,双层花瓣由内往外延展,作开放之态。荷瓣造型被高度概括为几何形状,多取直线,具有很强的秩序美和装饰美。 [详细...]
      2025/06/27 08:18:09 来源:光明日报 编辑:中国紫砂艺术网
    1. 于洋|新时代中国美术的时代关切与图像表达
    2. “文艺是时代前进的号角,最能代表一个时代的风貌,最能引领一个时代的风气”。“我国作家艺术家应该成为时代风气的先觉者、先行者、先倡者”。“衡量一个时代的文艺成就最终要看作品。推动文艺繁荣发展,最根本的是要创作生产出无愧于我们这个伟大民族、伟大时代的优秀作品”。10年前的2014年10月15日,习近平总书记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中,将文艺创作与时代发展的关系进行了精准而带有温度的深刻阐释,接连通过由宏入微层层递进的五个问题,既引领了广大文艺工作者建构与思考文艺繁荣的发展大计,又直指我国文艺发展的现状与问题,为新时代文艺领域开拓了新境界、新风尚和新格局,对于10年来的中国美术 [详细...]
      2025/06/26 09:53:14 来源:美术杂志社 编辑:中国紫砂艺术网
    1. 魏广君|写意画构图的文化衍义与中西思辨
    2. 魏广君《蜀南大楠竹之庭院一角》 纸本水墨 136cm×60cm 2024 诸多绘画元素通过构图达到和谐统一,但何为和谐统一,却因历史文化的差异而呈现出中西绘画构图观念与构图样式的不同。就主流而言,西方无论是古典还是现代绘画,都试图以抽象的形式元素实现画面的整体性。而以写意画为代表的中国画则以意象性的笔墨为内核,呈现顺天应人、阴阳辩证的意象性构图理念,并衍生出自己的构图法则。理解这一点,是当下发展与创新中国写意画的必要前提。 随着近代中国学习欧洲美术的深入,西方美术术语概念逐步进入中国传统绘画的理论体系,并产生重大的影响。汉语 [详细...]
      2025/06/26 09:49:20 来源:写意画研究 编辑:中国紫砂艺术网
    1. “再景观——张杰油画艺术展”学术研讨会在重庆举行
    2. 研讨会现场。受访者供图 在当代绘画中,无论是国画还是油画,表现城市主题时,都尚未形成一套如古典山水画那般成熟自洽且具有普遍说服力的话语体系。一个主要困境在于,现代建筑的几何形态、坚硬材质,与传统绘画,特别是中国画强调的笔墨、气韵,常常产生视觉上的冲突与“打架”。油画亦然,艺术的表现滞后于城市发展速度。 6月21日,“再景观——张杰油画艺术展”学术研讨会在重庆美术馆举行(“再景观”蕴含着双重意涵:既指“身处景观之中”的在场体验,也暗示着“重塑景观”的艺术行动),来自全国的艺术史论家、批评家、城市规划师、建筑师、历史学者等齐聚一堂,围绕中国当代 [详细...]
      2025/06/26 09:47:02 来源:新重庆-重庆日报 编辑:中国紫砂艺术网
    1. 郑忠 | 坚守艺术的本质,用作品传递出直击人心的精神力量
    2. 甲骨纪事系列之八 尺寸:110x79cm 材料:纸本、综合彩墨 创作年代:2024 在当代艺术市场被资本与流量裹挟的当下,郑忠的综合绘画艺术如同一股清流,以其独特的艺术语言与深厚的文化内涵,在纷繁的艺术世界中开辟出独属于他的天地。他的作品既非对传统的简单复刻,也非对西方的盲目追随,而是以融合创新的姿态,构建起一座连接过去与未来的艺术桥梁。 郑忠的艺术价值首先体现在对传统与现代的创造性转化上。他的创作始终根植于中华文明的深厚土壤,从红山文化的玉器纹路到甲骨文的契刻痕迹,从敦煌壁画的斑驳色彩到江南水乡的氤氲气象,这些文化基因在他的笔下化作流动的 [详细...]
      2025/06/26 09:45:07 来源:新意象水墨 编辑:中国紫砂艺术网
    1. 用有形的笔墨去阐释中国文化
    2. 乾光·1 60cm×96cm 纸本设色 2023年 画家的使命是为时代创作出优秀的作品。在创作过程当中,及时地为自己做个检查,明了自己确切的坐标与方向,给自己一个精准的定位。掌握正确的研究、学习与创作的方法门径,使自己始终保持一种健康的创作状态。也就是说,在当下的创作环境下,知道我们是谁,我们要做什么,我们要怎样做。 提到中国画,我们很多时候是相对于西画的,从学科角度,以画种和技术材料层面来观照定义。其实,中国画的灵魂在于中国文化,它极具中国精神和中国的人文理念,承载着中国的哲学观,运用书写性的笔墨来表达诗性的意象空间。 [详细...]
      2025/06/26 09:42:52 来源:网络 编辑:中国紫砂艺术网
    1. 将水墨浸润在南方烟雨里,在泥土地里种下艺术的月亮
    2. 山花烂漫 136×68cm 中国画 这些年深耕南方山水画创作,我始终以平常视角描绘广西的平常景致,借中国画文人叙事的传统基因,以“湿润美学”为笔墨灵魂,探索当代山水画传统与现代的艺术转化。 在平常视角下,我聚焦南方的日常风景:池塘野花、乡间小路、村头竹林——在旁人眼中的“荒草地”里,我构建着自己的山水王国。这些未经雕琢的景象,通过笔墨的皴擦、色彩的晕染,展现出南方山水秀丽而坚韧的精神特质。 好的艺术品离不开对品格的追求。当文人叙事融入创作,“小桥流水”的诗境便渗入皴法,“淡妆浓抹”的意趣也融于设色,笔下 [详细...]
      2025/06/26 09:41:03 来源:网络 编辑:中国紫砂艺术网
    1. “回归自然,独抒性灵——陈危冰田园诗意画展”将在绍兴开展
    2. “梅子金黄杏子肥”“昼出耘田夜绩麻”“新筑场泥镜面平”……还记得这些出现在语文课本上的古诗吗?把江南的意境织进诗里,让自然野趣盈在心间。八百多年前,南宋诗人范成大退居家乡后,以随处可见的自然风光和农民生活为素材,创作了《四时田园杂兴》这组大型田园诗。而今,中国画家陈危冰先生从中汲取灵感,创作“田园山水画”,以数十幅精美作品重绘诗人笔下的“诗意江南”。 近日,他将在诸暨市博物馆举办“回归自然,独抒性灵——陈危冰田园诗意画展”,本次展览由中国画学会提供学术支持,中国美术家协会中国重彩画研究会、江苏省美术家协会、苏州市文学艺术界联合会、诸暨市文化广电旅游局、诸暨市文学 [详细...]
      2025/06/26 09:34:17 来源:网络 编辑:中国紫砂艺术网
    1. 大学生考古社团参与文物普查、考古发掘
    2. 阚德刚与学生研究文物年代 牡丹江师范学院历史与文化学院供图 6月24日,黑龙江牡丹江师范学院众多学生参观了学校历史与文化学院考古社团举办的“‘叩击有声’探寻母亲河牡丹江历史之源——2025年度旧石器专项考古调查成果展”。 这次展览,每个展区均配备专属讲解员,他们都是来自牡丹江师范学院历史与文化学院的学生,不仅了解这里每件文物的历史,还知道它们背后的发掘故事。 展区内,来自新顺东山遗址的石核、石片、刮削器、雕刻器等43件旧石器标本静静陈列。历史与文化学院大二学生张馨月指着分布地图介绍:“我们团队今年3月开始考古调查,横跨 [详细...]
      2025/06/26 09:32:14 来源:中国文化报 编辑:中国紫砂艺术网

    • 中国紫砂艺术网版权所有Copyright©www.zgzsys.com,All right
    • QQ:529512899424753128
    • Email:fuwu@meishujia.cnbeijing@meishujia.cn技术支持:中国美术家网
    Processed in 0.011(s)   0 queries cach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