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从艺八十年,“敦煌少女”常沙娜新展亮相非遗馆
    2. 展览现场展出的常沙娜画作。 “2014 年, ‘ 花开敦煌 ’ 展览第一次举办,那时候大家对我说‘你年纪大了,不要到处跑,不要到处办展了’,但我并不觉得自己老了,我心里一直装着父亲的愿望,感到自己依旧精力充沛。在这 10 年中, ‘ 花开敦煌 ’ 展览巡展到了全国 20 多个城市。这是我对父亲常书鸿推广敦煌文化遗志的实践,因为父亲告诉我, ‘ 沙娜,永远不能忘了你是敦煌人。 ’” “ 花开敦煌 —— 常沙娜从艺八十年艺术与设计展 ” 近日在中国工艺美术馆·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馆面向公众开放。当满头白发的著名艺术设计家、教育家 [详细...]
      2024/05/10 08:11:01 来源:北京日报 编辑:中国紫砂艺术网
    1. “75后”画家李政恩:在敦煌找到人生新航向
    2.  汉画像石孔子拜老子(68×68cm) “一切都是拜敦煌所赐。”5月6日下午,李政恩站在以自己命名的《丝路丹青北疆溢彩——李政恩书画作品展》前,接受记者采访时如是直言。 当天,他在内蒙古自治区鄂尔多斯市文化艺术中心总面积约800平方米的展厅前,看着眼前的敦煌彩墨画透露,这是他46年人生中结下的最有意义的缘分。 生于安徽濉溪的李政恩,幼承庭训,习字作画。大学毕业后,曾供职于故宫博物院。“正是在故宫博物院工作期间,让我有了与敦煌亲密接触、之后再也无法分开的缘分。” “敦煌一直是我的一个梦,多年萦绕于灵 [详细...]
      2024/05/07 08:37:04 来源:中新社 编辑:中国紫砂艺术网
    1. 数字敦煌背后的青春力量
    2. 敦煌研究院文物数字化保护团队在洞窟内采集数据 在第28届“中国青年五四奖章集体”中,有这样一支团队,它由110名成员组成,其中,35周岁以下队员占比约为61%。这支队伍扎根在祖国西北部,通过先进的技术手段采集、存储、加工敦煌石窟的文物数据,守护着光辉灿烂的敦煌文化,它就是敦煌研究院文物数字化保护团队(简称“数字化保护团队”)。 2006年,敦煌研究院成立了数字中心,开始进行文物数字化保护。2014年,这一机构更名为文物数字化研究所,文物数字化保护的队伍也逐渐发展壮大,不断吸纳新鲜血液。如今,这支队伍中近2/3的成员都是“90后”。 [详细...]
      2024/05/06 08:10:03 来源:中国文化报 编辑:中国紫砂艺术网
    1. 近400件展品讲述敦煌人艺术生涯
    2. 近日,“花开敦煌——常沙娜从艺八十年艺术与设计展”在中国工艺美术馆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馆盛大开幕,展出了六部分近400件展品,第一次全面呈现了常沙娜先生从艺八十年来,以敦煌的文化财富应用于共和国国家形象塑造,以及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展的艺术与设计工作中的丰硕成果。 敦煌文化遗产璀璨夺目,敦煌的人文传颂精彩且久远,而常书鸿、常沙娜父女这样的“敦煌人”是中国近现代艺术史中最值得称道的重要代表。“花开敦煌——常沙娜从艺八十年艺术与设计展”既叙述了一段动人的艺术故事,也展现了一段跨越三个历史时期的中国传统文化守护、传承和创新的历史。展览呈现了中华瑰宝的熠熠生辉,和与杰出 [详细...]
      2024/05/03 10:22:30 来源:北青网 编辑:中国紫砂艺术网
    1. 94岁高龄的常沙娜:坚持推广敦煌艺术,我非常开心
    2.   “2014年7月,我在今日美术馆做了第一次‘花开敦煌’展览。那时候大家说:你年纪大了,不要到处跑、不要到处办展;但我并不觉得自己老了,我心里一直装着父亲的愿望,仍然感到精力充沛——在这10年中,‘花开敦煌’展览巡展到了全国20多个城市,现在仍然在坚持推广敦煌艺术,让我非常开心。”4月30日,在中国工艺美术馆·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馆举办的“花开敦煌——常沙娜从艺八十年艺术与设计展”开幕式上, 94岁高龄的常沙娜先生这样说。   常沙娜与文旅部党组成员、故宫博物院院长王旭东,文旅部党组成员、副部长饶权共同为展览启幕。开幕式由中国工艺美术馆· [详细...]
      2024/05/01 08:23:21 来源:中国艺术报 编辑:中国紫砂艺术网
    1. “敦煌少女”常沙娜走过从艺八十年,“花开敦煌”是她一生不变的情
    2. 展览现场。本报记者 白继开 摄 一头银白色的发髻,气质从容优雅,年逾九旬的著名艺术设计家、教育家常沙娜4月29日来到中国工艺美术馆·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馆,为“花开敦煌——常沙娜从艺八十周年艺术与设计展”揭幕。近几年,虽然她脑海中的许多事已经模糊,唯独“敦煌”二字时时挂在心上。“敦煌有我们民族非常重要的文化传统,我们不能不了解自己民族的文化艺术。”面对后辈,她殷切地说道。 1931年,常沙娜出生在法国里昂,父亲常书鸿用她出生地一条河流的名字给她取名“沙娜”。12岁时,她跟随父亲常书鸿走进了茫茫沙漠,走进了神奇的敦煌石窟,并对传统文化有了深刻的 [详细...]
      2024/04/30 09:11:17 来源:北京日报 编辑:中国紫砂艺术网
    1. 敦煌西夏石窟的历史面貌与独特贡献
    2.   敦煌石窟发展到西夏时期,呈现多元艺术并行的新面貌。保存在敦煌石窟中的西夏壁画艺术,与黑水城艺术品的主体部分同属于西夏的作品,成为我们今天了解和认识西夏历史与艺术的“双璧”,是记录西夏王朝的珍贵“形象历史”。从数量来说,敦煌西夏壁画无疑占据绝对优势,加之敦煌洞窟不可移动、保留相对完好,具有历史原始性,因此更能反映历史的真实面貌,其历史意义和艺术价值是不容置疑的。 敦煌西夏石窟的总体面貌   敦煌西夏石窟的时间跨度是从北宋景祐三年(1036年)瓜沙曹氏归义军政权被西夏所灭,一直到西夏最后一位皇帝李晛宝义二年(1227年)元代灭西夏。其中 [详细...]
      2024/04/17 07:27:10 来源:光明日报 编辑:中国紫砂艺术网
    1. 数字敦煌展吸引观众身临其境“游敦煌”,线上线下已覆盖30余万人次
    2. 展览现场的VR体验项目。本报记者 王广燕摄 “哇,莫高窟的洞窟内部原来这么壮观!”在戴上VR眼镜后,观众纷纷为眼前的壮观景象发出惊呼。正在国家对外文化贸易基地(北京)展出的“数字敦煌展——丝绸之路上的敦煌”,全方位呈现了敦煌数字化发展的最新成果,展示敦煌的文化艺术之美。展览自开展以来好评如潮,举办了丰富的公益接待和研学活动,在线上线下已覆盖30余万人次。 此次展览由敦煌研究院与国家对外文化贸易基地(北京)联合主办,共展出了25幅高保真数字化壁画复制品、6尊彩塑复制作品,以及莫高窟第3窟、第285窟复制洞窟,还有5件仿制乐器和10余件配套展品 [详细...]
      2024/03/21 22:11:04 来源:北京日报 编辑:中国紫砂艺术网
    1. 山水无声壁上观——敦煌早期壁画中的配景山水
    2.   敦煌位于河西走廊最西端,自汉代至魏晋,是佛教文化东传的重镇,也是我国西域与中原文化交流的桥梁与纽带,在古今交汇、东西互鉴的时代背景下,越发彰显出璀璨的光辉。如首任敦煌研究院院长常书鸿所言“敦煌不但保持了民族传统的特点,而且因为地处古代中西交通的要道,自然地形成了中西文化荟萃的都市”,河西走廊孕育了先进的文化和生产技术,多民族渐趋融合,多元文化在敦煌交流碰撞,逐步生成了敦煌艺术这一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   敦煌艺术经久不衰。在4世纪至14世纪一千余年的不断营建中,建筑、雕塑、壁画三者共同搭建出融贯中西、立体多维的艺术宝库,并形成深厚、广博的敦煌艺术体系,其中作 [详细...]
      2024/03/03 08:07:40 来源:光明日报 编辑:中国紫砂艺术网
    1. 以数字视听新方式展现敦煌的壮丽风景
    2.    【网聚世界中国风情】   随着“数字藏经洞”等项目的上线,人们可以一键“穿越”千年,沉浸式体验敦煌文化魅力,“数字敦煌”为文物保护和文明共享作出重要贡献。同时,数字化存储和处理,让敦煌莫高窟成为各类文艺创作的“数据库”,不少网络剧、网络综艺、网络动漫将敦煌作为表现内容或创作元素。可以看到,媒介和技术驱动下的文艺创作,正在以更多网络视听新方式解锁古老的敦煌艺术,展现敦煌的壮丽风景。    1.每个人对敦煌的理解不同,但都认可敦煌艺术之美,大美敦煌在网络文艺中登场了   网络剧《长月烬明》的宣传海报“十二神整 [详细...]
      2024/03/02 07:59:45 来源:光明日报 编辑:中国紫砂艺术网

    • 中国紫砂艺术网版权所有Copyright©zgzsys.com,All right
    • QQ:529512899424753128
    • Email:fuwu@meishujia.cnbeijing@meishujia.cn技术支持:中国美术家网
    Processed in 0.011(s)   0 queries cach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