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以茶致富的带头人——叶伟良
    2.  这是一片绿色的茶园,这里是茶农增收的希望。2000年朱村乡党委、政府提出“以茶立乡、以茶兴乡、以茶富乡”思路后,身为朱村村党支部书记的叶伟良,就看到了茶叶发展的前景,开始思考茶叶发展的路子。通过近5年的发展,叶伟良不但自己致富还带动了当地茶农增收。   2001年6月,叶伟良开始承包茶山,他克服了资金、技术等方面的困难,从整地到苗木栽种,共投资20余万元,开发基地120亩。经过他的精心管理,2002年春就产茶青2000多公斤,创利2万多元。茶叶基地良好的生产效益,让广大村民看到了茶叶发展的前景,村民们种植茶叶的积极性高涨。在他的引导和帮助下,至200 [详细...]
      2010/06/01 15:42:23 来源:网络 编辑:中国紫砂艺术网
    1. 宛晓春:潜心耕耘兴茶业
    2.  为了让徽茶香飘四方,他以科技创新为突破口,一步一个脚印向前迈进; 他主持近20项国家重大课题,被国家人事部记一等功——   宛晓春,安徽农业大学博士生导师,农业部、教育部茶叶生物化学与生物技术重点实验室主任。主持了国家攀登计划、“十一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国家自然基金、国家攻关和国际合作项目等重大课题;出版专著《中国茶谱》,主编的《茶叶生物化学》被评为国家精品课程。   作为中国茶叶学会副理事长、安徽省茶业学会理事长的资深“茶人”,宛晓春对安徽茶产业非常熟悉。安徽如何做大“茶 [详细...]
      2010/06/01 15:42:07 来源:网络 编辑:中国紫砂艺术网
    1. 茶艺师范增平
    2. 范增平是台湾省新竹县的客家人。以前新竹州地区的茶产量占全省的大半,种茶的人也多是客家人,所以范家虽然没有种茶、卖茶,但生活中处处有茶,耳濡目染,范增平深受影响。   1981年,范增平辞去工作,捐出自己的财产,典卖掉两栋房子,专心致力于和人类生活关系密切的茶艺活动。   然而蓬勃兴盛的茶艺活动,并没有把茶艺和平、理性的本质,扎根到人们的心中,茶文化在商人趁着风潮的炒作下,被商业化、商品化,而茶商品又没有标准化、规范化,于是茶艺活动的繁荣表象,只徒然的炒热了茶叶及其周边商品的价格,让某些唯利是图的人获取暴利而已,形成只要茶不要道的现象,这种发展令范增平痛心疾首。 [详细...]
      2010/06/01 15:41:37 来源:网络 编辑:中国紫砂艺术网
    1. 茶人王旭烽说“南方有嘉木” 传播茶文化是种享受
    2.  诗情画意写香茗   从茶文化的角度来讲茶,跟从自然科学的角度讲茶有一点不一样。   何为茶?植物学概念上通常指茶树,多年植物,原产地是中国的西南,四川地震那一带就是全世界所有茶的发源地之一。另外茶也可以是物质的另一个形态概念,即可以是加工后的干茶,也可是品饮时的液体,以及与茶相关的别的形态。第三,茶叶可以是一个文化的符号。   我们可以在不同的诗歌中,看到茶的不同形态,范成大的《夔州竹枝歌》:“白头老媪簪红花,黑头女娘三髻丫,背上儿眠上山去,采桑已闲当采茶。”这首诗里茶的概念就是我们讲的植物的茶的概念。 [详细...]
      2010/06/01 15:40:35 来源:网络 编辑:中国紫砂艺术网
    1. 茶叶历史文化研究权威---朱自振
    2. 茶叶历史文化研究权威---朱自振 朱自振是学界公认的著名茶史专家,国内屈指可数的顶级茶叶历史文化研究权威。在近50年的茶史研究生涯中,他主要做了三件大事:发掘和整理中国茶史文献资料,论证巴蜀是中国饮茶文化的摇篮,培育茶文化研究后继人才。这些卓有成效的工作,对推进茶文化研究做出了重要贡献,赢得了世人对他的普遍尊敬。   倾力编纂历史资料   资料积累是从事科学研究的前提和基础。然而,获取丰富翔实科学的茶史资料并非易事,没有坚忍不拔的毅力,没有不甘寂寞的精神,没有献身科学的决心,没有鉴别资料真伪优劣的能力,一切都无从谈起。   南京 [详细...]
      2010/06/01 15:40:05 来源:网络 编辑:中国紫砂艺术网
    1. 古今名人茶事:总理的临终茶思
    2. 古今名人茶事:总理的临终茶思 1975年的深秋,我们的总理周恩来徘徊在生死的病痛边缘。一天,沉疴在身的总理突然问医护人员:“有没有六安瓜片茶?……我想喝点六安瓜片茶!当周总理喝着工作人员找遍京城大小商场才觅得的六安瓜片沏的热茶时,他回味良久,神情凝重地对医护人员说:“谢谢同志们,我想喝六安瓜片,是因为想起了战友们,想起了叶挺将军,喝到了六安瓜片茶,就好像见到了他们……? 在总理被病痛折磨的时候,惦记的是六安茶。周恩来与六安茶的相识,始于在他的革命生涯中,曾经接触过的一大批六安人。1 [详细...]
      2010/06/01 15:39:28 来源:网络 编辑:中国紫砂艺术网
    1. 名人谈茶
    2. 饮茶三绝:北宋苏轼非常讲究饮茶,茶叶一定要用阳羡贡茶,水要用金沙泉水,壶 则非紫砂壶不用。 闻一多:我的粮食是一壶苦茶。 老舍:我是地道中国人,咖啡,可可,汽水,啤酒,皆非所喜,而独喜茶。有一杯 好茶,我便能万物静观皆自得。烟酒也是我的好朋友,但它们都是男性的 --粗莽,热烈,有思想,也有火气,未若茶之温柔,雅洁,轻轻的刺激, 淡淡的相依,茶是女性的。 陆放翁:(宋代) 一诗  《临安春雨初霁》 小楼一夜听春雨,深巷明日卖杏花。 矮纸斜行闲作草,晴窗细乳戏分茶。 孙中山:茶是“最合卫生,最优美之人类饮 [详细...]
      2010/06/01 15:39:08 来源:网络 编辑:中国紫砂艺术网
    1. 唐代一位嗜茶诗僧皎然
    2. 唐代一位嗜茶诗僧皎然 皎然,唐代一位嗜茶的诗僧,不仅知茶、爱茶、识茶趣,更写下许多饶富韵味的茶诗。与茶圣陆羽诗文酬赠,成为「缁素忘年之交」,共同探讨饮茶艺术,并提倡「以茶代酒」的品茗风气,对唐代及后世的茶艺文化的发展有莫大的贡献。   白居易所写的茶诗极多,然而在白居易之前,唐代亦有一位嗜茶的僧人,写过许多茶诗,数量并不亚于白居易,他──就是皎然,皎然不仅爱茶、知茶、识茶趣,更常与茶圣陆羽以诗文酬赠唱和,成为莫逆,共同提倡「以茶代酒」的品茗风气,对唐代茶文化的发展有莫大的贡献。 博学多识 为文清丽工诗   皎然,俗姓谢, [详细...]
      2010/06/01 15:38:50 来源:网络 编辑:中国紫砂艺术网
    1. 郑板桥与茶
    2. 郑板桥与茶 「聪明难,胡涂难,由聪明而转入胡涂更难。放一着,退一步,当下心安,非图后来福报也。」这是「难得胡涂」郑板桥的人生哲学,这段话充分传达出郑板桥落拓不羁的豁达性格,也是民间流传最广,最为人熟知的一段话。郑板桥将其丰富的人生阅历,在他的诗书画中做一完整的呈现。 维持家计 扬州卖画 郑板桥生于康熙三十二年(公元1693年)年,字克柔,自号板桥道人,江苏兴化人,是清代著名书画家、文学家。他自幼颖悟,资质过人,父亲郑之本是位安贫乐道的私塾老师,郑板桥自小接受父亲启蒙。康熙五十年(公元1711年)十九岁的郑板桥参加县学考试 [详细...]
      2010/06/01 15:37:56 来源:网络 编辑:中国紫砂艺术网
    1. 追忆茶人刘祖香
    2. 刘祖香同志逝世一周年了,但他那音容笑貌还浮现在我们的脑海里,他那崇高的精神还收藏在我们的心里。特别是他对事业的一片忠心,对工作离而不休,对同志和蔼可亲的精神风采更是传为美谈。   对事业一片忠心   刘老1940年毕业于浙江茶叶专科学校,先后在浙江省农业改进所茶叶系、宁波专署茶叶指导所等单位工作。1957年11月,他离开城市,跋山涉水在104国道上寻觅了一块1300多亩的千年荒山。他以茶叶指导组长身份自带铺盖上山开荒,刘老还带着十多名茶科员,五上黄山、三上庐山、二上武夷山,长年累月带领数百名员工战天斗地,使千年荒山一片碧绿,遍地茶香。在开辟茶场的整整20多年时 [详细...]
      2010/06/01 15:37:28 来源:网络 编辑:中国紫砂艺术网

    • 中国紫砂艺术网版权所有Copyright©www.zgzsys.com,All right
    • QQ:529512899424753128
    • Email:fuwu@meishujia.cnbeijing@meishujia.cn技术支持:中国美术家网
    Processed in 0.014(s)   0 queries cached